答親友贈別十九首

醇交自昔推公瑾,詩伴如君復建安。 再向風塵驅下走,又從羈旅對南冠。 衡門水石思仍系,客路星霜迥自寒。 但道時艱須共濟,過都遲爾路非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醇交:真誠的交往。醇(chún),指純正、濃厚。
  • 公瑾:指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這裏借指有才華且善於交際的人。
  • 建安:建安風骨,指漢魏之際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剛健遒勁的風格。
  • 下走:自稱的謙詞。
  • 羈旅:長久寄居他鄉。
  • 南冠:囚犯的代稱。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水石:指流水與山石,代表自然景觀,也可象徵一種閒適的心境。
  • 星霜:星辰一年一週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歲;也指艱難的歲月或旅程。

翻譯

真誠的交往從古至今當推崇像公瑾那樣的人,作詩的伴侶如你一般,堪比建安時期的文人。我再次在塵世的紛擾中奔波,又在長久的寄居他鄉中如同囚犯一般。簡陋的家中那流水與山石仍讓我思念,旅途中艱難的歲月讓我獨自感到寒冷。但只要說時局艱難需要共同努力度過,到都城的路雖然艱難,但等你到來時就不會覺得難了。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親友贈別的迴應,表達了對真摯友情的讚美和對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期望。詩的前兩句用「醇交自昔推公瑾,詩伴如君復建安」表達了對友人的高度評價,認爲他們的友情真誠,且友人的詩才堪比建安文人。接下來的兩句「再向風塵驅下走,又從羈旅對南冠」,描述了自己在塵世中奔波的艱難和羈旅之苦。「衡門水石思仍系,客路星霜迥自寒」則通過對家鄉自然景觀的思念和旅途的艱辛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內心的孤獨和寒冷。最後兩句「但道時艱須共濟,過都遲爾路非難」,體現了詩人在困境中積極的態度,認爲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艱難的時局總會過去,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鼓勵和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沉,既表達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