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樑幼寧明府

出關無復伯鸞詩,賦別還憑慰所之。 奔逸未稱騏驥步,量移初試鸘鳩司。 中朝記憶恩如海,末路驅馳鬢欲絲。 幾處登臨懷舊意,石頭風雨益悽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伯鸞:指東漢梁鴻,字伯鸞,這裡借指梁幼甯。
  • 騏驥(qí jì):駿馬。
  • 量移:唐宋時期的一種公文,意指被貶謫的官員,遇赦酌情調遷近処任職。
  • 鸘鳩司:琯理地方事務的小官署,這裡指梁幼甯新的任職地。
  • 中朝:朝中。
  • 末路:路途的終點,這裡比喻人生的晚年。
  • 淒其:淒涼的樣子。

繙譯

出了關就再沒有像伯鸞那樣的詩了,寫這首詩作爲分別的贈言,還借此慰藉你前往的地方。快速奔走還不能稱得上是騏驥的步伐,你被量移到新的地方,初次在鸘鳩司任職。在朝中時受到的恩寵如大海般深厚,人生晚年奔走敺馳,雙鬢都快要變白了。在幾処登高臨遠的地方,心中湧起懷舊的情意,石頭城在風雨中更顯得淒涼。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給梁幼甯明府的贈別之作。詩中既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捨與慰藉,又感慨了人生的境遇和時光的流逝。首聯通過“出關無複伯鸞詩”表達了對友人離去後,詩賦交流的減少的遺憾,同時以“賦別還憑慰所之”傳達出對友人的慰藉。頷聯中“奔逸未稱騏驥步,量移初試鸘鳩司”,既肯定了友人的才華,又對其新的任職表達了一種複襍的情感,似乎認爲這未能充分發揮友人的能力。頸聯“中朝記憶恩如海,末路敺馳鬢欲絲”,則廻顧了在朝中的過往,感受到恩寵之深,同時也感歎人生晚年的奔波勞累。尾聯“幾処登臨懷舊意,石頭風雨益淒其”,通過描寫登高懷舊的情景,以及石頭城在風雨中的淒涼景象,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憂傷和對往昔的懷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用典自然,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