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日挈家避兵由裏良入西坑作猛虎吟
猛虎前嘯,毒蛇後驅。烈火被原,荊榛塞途。悲風摵摵日欲晡,山石摧裂魑魅呼,令我有足不得趨。
蹶竭頻踣猶在罦,嗟嗟我人曾不如。青天之飛禽,侷促木石底而多畏心。
傷哉唐虞遠,干戈苦侵尋。雲胡有生適丁斯,今口不能言淚下沾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摵摵(sè sè):象聲詞,形容風聲。
- 晡(bū):申時,即午後三點至五點。
- 魑魅(chī mèi):傳說中山川間的鬼怪。
- 蹶竭:顛仆竭蹶,指走路困難。
- 踣(bó):跌倒。
- 罦(fú):一種捕鳥的網。
翻譯
猛虎在前面咆哮,毒蛇在後面追趕。烈火蔓延原野,荊棘榛莽阻塞路途。悲涼的風瑟瑟作響,太陽快要西下,山石崩裂,鬼怪呼喊,使我有腳卻不能前行。 我艱難地行走,屢次跌倒,還像陷入羅網中的獵物,唉,我這人竟還不如(飛禽走獸)。青天之上的飛鳥,困在侷促的木石之間,而且大多心懷畏懼。 悲哀啊,唐堯虞舜的時代已遙遠,戰爭苦難不斷侵擾。爲何有生命卻偏偏生逢這個時代,如今我口不能言,淚水沾溼了衣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兵荒馬亂、艱難危險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動盪、人民苦難的悲痛和無奈。詩中通過猛虎、毒蛇、烈火、荊榛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恐怖、危險的氛圍,突出了人們在戰亂中的困境。作者將自己的艱難處境與飛鳥進行對比,更加凸顯了現實的殘酷。最後,作者感嘆唐虞時代的遙遠,對當下的干戈侵擾表示深深的悲哀,以至於淚水沾溼衣襟,情感真摯而深沉。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悲涼,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民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