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樑生東歸

倦客東關賦五噫,輕裘數事故時衣。 野棠花外春歸棹,山鳥聲中晝掩扉。 寄養鶴應朱見頂,手栽桐定綠成圍。 人間行路難如此,十畝江苗莫嘆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倦客:客遊他鄉而對旅居生活感到厭倦的人。
  • 東關:關隘名。這裏可能指東邊的關隘,也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方,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 五噫(yī):典出《後漢書·梁鴻傳》。梁鴻過洛陽,見宮室侈麗,作《五噫歌》譏諷之。後以「五噫」表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百姓苦難的同情。
  • 噫(yī)(註音):表示感慨、悲痛、嘆息。
  • 故時衣:過去的衣服,指舊時的衣物,也可引申爲過去的生活方式或處境。
  • 野棠:野生的棠梨。
  • 歸棹(zhào):指歸舟。
  • 棹(zhào)(註音):船槳,這裏代指船。

翻譯

我這個在東關感到疲倦的旅人寫下了如《五噫歌》般的感慨,身着幾件輕便的裘衣,那是因爲過去的一些經歷使得我不再追求奢華。在野棠花外,春天裏你乘船東歸;在山鳥的啼叫聲中,白天也掩上了門扉。寄養的仙鶴應該已經硃紅色的頭頂顯現,親手栽種的桐樹必定已經綠樹成蔭。人間的道路行走如此艱難,希望你那十畝江邊的禾苗能有好收成,這樣就不用嘆息飢餓了。

賞析

這首詩以送梁生東歸爲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梁生的祝福和對人生的感慨。詩的首聯通過「倦客」和「五噫」的表述,抒發了詩人對世事的不滿和疲憊之感,同時「輕裘數事故時衣」則暗示了詩人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對生活的態度有所改變。頷聯以優美的自然景象「野棠花外春歸棹,山鳥聲中晝掩扉」,烘托出一種寧靜而又略帶憂傷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化。頸聯通過對鶴和桐樹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尾聯「人間行路難如此,十畝江苗莫嘆飢」,則體現了詩人對梁生的關心和對生活艱辛的認識,希望梁生能夠通過努力耕種,擺脫飢餓的困擾。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