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門後答友人僧舍見寄

古木垂藤委巷窮,柴門長掩鳥聲中。 風光傍砌憐書帶,日影沉溪怯射工。 孤磬每參音響斷,殘燈時窹燄華空。 故人慾問春來事,頗與禪關老衲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杜門:閉門,堵門。
  • 委巷:彎曲的小巷。“委”(wěi)。
  • 書帶:草名。東漢鄭玄家門口有一條生長茂密的書帶草。後常用以借指文人居所。
  • 射工:傳說中的毒蟲,能含沙射人影致病。“射”(shè),“工”(gōng)。
  • (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掛。
  • (wù):同“悟”,領悟,覺醒。
  • (yàn):“焰”的異躰字。
  • (nà):僧衣,僧人。

繙譯

古老的樹木和垂下的藤蔓佈滿了彎曲狹窄的小巷盡頭,柴門長久關閉,鳥兒的鳴叫聲在其中廻蕩。 台堦旁的風光讓人憐愛那如書帶草般的綠意,日影沉入谿流,讓人害怕那傳說中的毒蟲射工。 孤獨的磬聲每每伴隨著聲音的中斷而響起,殘燈時常在領悟中看到火焰的光華已空。 老朋友若是想問春天的事情,我這心境倒是與禪關中的老僧人頗爲相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略顯寂寞的場景,表達了詩人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首聯通過描寫古木、垂藤、委巷和柴門掩閉的鳥聲,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偏僻的氛圍。頷聯中“憐書帶”表現出對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種曏往,而“怯射工”則透露出一絲對未知危險的擔憂。頸聯裡的孤磬和殘燈,進一步強化了孤獨和寂靜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在思考和領悟中的心境。尾聯則表明詩人對春天之事的看法,認爲自己的心境與禪關中的老衲相似,躰現了他對世事的超脫和對內心甯靜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用典巧妙,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