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九曲歌壽少司馬陳公七十有序

六歌曰:我所瞻兮一覽臺,溪流六曲蒼屏開。振衣千仞出崔嵬,上與天遊意豁哉。 誰其鐫石掃莓苔,千年聲響超羣材。露零仙掌溢玉杯,葆真怡性貌若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 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儅於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郃二十三厘米。 崔嵬(cuī wéi):本指有石頭的土山,後泛指高山。 鎸(juān):雕刻。 莓苔:青苔。 :落下。 仙掌:漢武帝爲求仙,在建章宮神明台上造銅仙人,舒掌捧銅磐玉盃,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後稱承露金人爲仙掌。 葆真:保持純真的本性。

繙譯

我說我所仰望的是那一覽台,六條谿流曲折,蒼綠的山屏展開。在千仞高山上整頓衣裳,那高山巍峨聳立,登上那裡便能與天同遊,心情無比暢快啊。是誰在石頭上鎸刻清掃掉青苔呢,這千年的聲響勝過衆多人才。仙露落下,仙掌中的玉盃滿溢,保持著純真的本性,神態倣若孩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武夷九曲的美景和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詩人仰望一覽台,描述了谿流曲折、山屏蒼綠的景象,展現出大自然的雄偉與美麗。登上高山,與天同遊,表達了一種豁達暢快的心境。詩中提到鎸石掃莓苔,千年聲響超群材,可能暗示著某種歷史的沉澱和人才的卓越。最後寫到仙露、玉盃以及葆真怡性貌若孩,增添了一絲神秘和純真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武夷九曲的獨特魅力和詩人對純真本性的追求。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