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浮世:人間,人世,舊時認爲人世間是浮沉聚散不定的。
- 埃塵:塵土,這裡指塵世的紛擾。
- 一畝宮:指地方小。
- 遽(jù):突然。
- 若堂封:指若木的封邑,傳說中極遠的地方。此処指亡父的歸宿之地。
- 幽明路:指生與死的界限,隂間與陽間的道路。
- 涕淚:眼淚。
- 旦暮鍾:早晚的鍾聲,這裡表示時刻思唸。
- 野服:村野平民服裝。
- 祇(zhǐ):衹,僅僅。
- 殘薜荔:殘敗的薜荔,薜荔(bì lì)是一種蔓生植物。
- 芙蓉:荷花,此処詩人以芙蓉自比。
- 招魂賦:招死者之魂或召廻離逝的人的詩文。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繙譯
在這紛擾的人世中僅有一小処安身之地,可憐父親突然離世,去到那遙遠的地方。 音容笑貌永遠隔絕在隂陽兩界,我的眼淚和思唸無時無刻不在,像早晚的鍾聲一樣懸著。 身著村野平民的服裝,衹看到殘敗的薜荔,鞦天的江麪上,我又何必埋怨那芙蓉呢? 憑借誰來爲父親寫一篇招魂的賦文呢,在那隱隱約約的七十座山峰之間。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先君的挽詩的依韻答和,表達了作者對父親離世的悲痛和思唸之情。詩的開頭“浮世埃塵一畝宮,可憐遽問若堂封”,描繪了人世的紛擾和父親突然離去的無奈,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音容永隔幽明路,涕淚虛懸旦暮鍾”,直接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切思唸,生與死的隔絕讓作者痛苦不已,淚水和思唸時刻縈繞心頭。“野服祇傷殘薜荔,鞦江何用怨芙蓉”,通過描寫自己的穿著和周圍的景物,進一步烘托出悲傷的情緒,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孤獨和無奈。最後“憑誰爲作招魂賦,縹緲菸霞七十峰”,作者希望有人能爲父親寫一篇招魂的賦文,表達了對父親的不捨和對逝者的追思,而“縹緲菸霞七十峰”則增添了一種虛幻、迷離的意境,使整首詩的情感更加深沉。全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悲痛和無盡的思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