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九日客中見懷

九日秋光映遠峯,每緣觴詠憶相逢。 黃花節序家千里,濁酒鄉心路幾重。 東道卻宜山色美,西園猶記露華濃。 問君倒屣多容接,得似陶家三徑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觴詠(shāng yǒng):飲酒賦詩。
  • 黃花:菊花。
  • 節序:節令,節氣。
  • 東道:指請客的主人,這裏指在遠方設宴的朋友。
  • 露華:露水。
  • 倒屣(xǐ):急於出迎,把鞋倒穿。
  • 三徑:指隱者的家園。

翻譯

重陽節的秋光映照着遠處的山峯,每逢飲酒賦詩時就會回憶起與友人的相逢。在菊花盛開的時節,我離家千里,只能借這渾濁的酒來排解思鄉之情,不知回鄉之路有多重。遠方的朋友那裏山色美麗適宜設宴,還記得西園的露水很濃。想問您是否會像對待貴賓一樣熱情地迎接我,是否會如陶淵明家那隱者居住的三條小路旁的松樹一般歡迎我。

賞析

這首詩以重陽節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首聯通過「九日」「秋光」「觴詠」等詞語,點明瞭時間和情境,同時也喚起了對友人相逢的美好回憶。頷聯中「黃花節序」烘托出節日的氛圍,「家千里」和「濁酒鄉心」則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愁。頸聯描繪了朋友所在之地的美景,也暗示了對與友人相聚的期待。尾聯以「問君倒屣多容接,得似陶家三徑鬆」表達了希望得到友人熱情款待的願望,同時用陶淵明的典故,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隱逸的意味。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詩作。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