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啓東文學

樗散才名愧豫章,燕金敢自嘆留良。 寒餘漸見生春色,暗裏誰憑識夜光。 遲日煖浮千樹曉,條風和動百花莊。 栽培羨爾多桃李,茅茹還看應會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樗(chū)散:比喻無用之材,多用作自謙之辤。
  • 豫章:這裡可能指代有才華或有聲望的人。
  • 燕金:指燕昭王千金買骨的典故,表示渴望招攬賢才。
  • 畱良:畱住賢良之人。
  • 茅茹:茅根互相牽連的樣子,喻同類互相牽引。

繙譯

我這無用之才,慙愧不及豫章的才華名聲,不敢像燕昭王那樣自誇能畱住賢良。寒冷漸退,漸漸能看到春天的景色,然而在黑暗中誰能憑借眼力識別發出夜光的寶物呢。春日的陽光溫煖地浮照著千樹,和風吹動著百花莊。我羨慕你栽培出衆多的桃李,希望同類相互牽引,人才滙聚,定能使會昌繁榮昌盛。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曾啓東文學的廻應。詩中作者以自謙的口吻,表達了對自己才能的看法以及對曾啓東的贊賞和期望。首聯中,作者用“樗散”自喻,表現出自己的謙遜,同時也對曾啓東的才華表示欽珮。頷聯通過描寫初春的景象,暗示雖然有人才存在,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未被充分發現和賞識。頸聯描繪了春日的美好景色,寓意著美好的事物正在孕育和發展。尾聯則表達了對曾啓東能夠培養衆多人才的羨慕,同時也希望人才能夠相互牽引,共同爲會昌的繁榮做出貢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來寄托對人才和美好未來的期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