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中夜集慈華寺

南北飄零寡所歡,驅馳空自愧微官。 秋風念舊鱸魚膾,夜雨憐君苜蓿盤。 客路相逢鄉語熟,禪房深坐漏聲寒。 何時得共羅浮月,松露瀟瀟灑鶡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飄零:(piāo líng)比喻漂泊流落。
  • 驅馳:奔走效力。
  • 微官:小官。
  • 鱸魚膾:(lú yú kuài)用鱸魚細切的魚肉,常用來表達思鄉之情。
  • 苜蓿盤:(mù xu pán)借指簡素的飲食。
  • 漏聲:指漏壺滴水的聲音。
  • 羅浮月:代指美好的景色。
  • 瀟瀟灑:形容灑脫、自在。
  • 鶡冠:(hé guān)以鶡羽爲飾的冠,隱士之冠。

翻譯

我在南北各地漂泊,很少有歡樂的時候,奔走效力,自己也爲只是個小官而感到慚愧。秋風吹起,讓我想起了家鄉的鱸魚膾,夜晚的雨讓我憐惜你只吃着簡單的苜蓿盤。在旅途中相遇,聽到熟悉的鄉音,在禪房裏深坐,只聽到漏壺滴水的聲音,讓人感到寒意。什麼時候才能一起欣賞羅浮山的月色,在松露中灑脫自在地戴着鶡冠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心境和對家鄉、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詩的開頭表達了詩人漂泊的孤獨和對自己官職卑微的無奈。「秋風念舊鱸魚膾,夜雨憐君苜蓿盤」通過對秋風、夜雨的描寫,以及鱸魚膾和苜蓿盤的對比,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友人生活簡樸的關切。「客路相逢鄉語熟,禪房深坐漏聲寒」則寫出了在旅途中遇到鄉人時的親切和在禪房中的寂靜與寒意,這種對比更加深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感。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共同欣賞美好景色、過上自在生活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