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之綏

漂泊憐君義獨高,小齋曾與讀離騷。 莫愁沈約頻移帶,擬贈王祥有佩刀。 春水五渠江路渺,暮雲千里客心勞。 長吟兩地空相憶,多暇應難似馬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piāo):比喻生活不固定,居無定所,四處流離。
  • :同情,憐憫。
  • 義獨高:義氣特別高尚。
  • 離騷: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 莫愁:這裏指不要憂愁。
  • 沈約: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這裏用沈約的典故可能是想說身體消瘦,衣帶漸寬。
  • 移帶:移動衣帶,暗示身體消瘦,衣服變得寬鬆。
  • 擬贈:打算贈送。
  • 王祥:中國古代著名的孝子,這裏用王祥的典故可能是表示對友情的珍視和回報。
  • 佩刀:古代的一種佩飾刀劍。
  • 五渠:可能指五條水渠,也可能是一個地名,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 江路渺:江水路途遙遠渺茫。
  • 客心勞:客居在外的人心力疲憊。
  • 長吟:長久地吟唱。
  • 多暇:有很多空閒時間。
  • 馬曹:管馬的官署,這裏可能指忙碌的官職。

翻譯

你四處漂泊,我同情你且欽佩你義氣高尚,曾經在小屋裏一起誦讀《離騷》。不要憂愁像沈約那樣身體消瘦衣帶漸寬,我打算像贈給王祥佩刀一樣回報你這份情誼。春天的江水沿着五條水渠流淌,去往江邊的路遙遠渺茫,傍晚的雲朵綿延千里,客居他鄉的我內心疲憊。長久地吟唱着詩歌,我們兩地空自相憶,你有很多空閒時間應該很難像在忙碌官職中那樣吧。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給王之綏的,表達了對友人的同情、欽佩和思念之情。詩的首聯通過「漂泊」和「義獨高」表現了友人的境遇和品德,同時提及曾一起讀《離騷》,增添了文化氛圍和深厚的友情色彩。頷聯運用沈約和王祥的典故,進一步表達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友情的珍視。頸聯通過描繪春天的江水和傍晚的雲朵,烘托出路途的遙遠和心境的疲憊,流露出羈旅之愁和對友人的牽掛。尾聯則表達了兩地相思之情,以及對友人生活狀態的一種猜測和關心。整首詩情感真摯,用典恰當,語言優美,將作者對友人的複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