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比部林廷評將應召入京賦別二首

相攜杯酒送臨岐,共喜君王結士時。 公望久推青瑣闥,賦才新起白雲司。 向來吏績徵三異,此去臣謨集衆思。 聖德豈須論慶曆,拔茅堪上進賢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比部:古代官署名,明清時對刑部司官的通稱。拼音:(bǐ bù)
  • 臨岐:指在岔路口分別。
  • 青瑣闥(tà):借指朝廷。闥,指門。
  • 白雲司:指刑部。
  • 三異:指地方官的政勣,漢代兗州刺史令狐子伯,有德政,在任時出現三種奇跡:田野豐收,獄中無囚,晚上不閉城門,沒有盜賊。後用“三異”爲稱頌地方官政勣之典。
  • 拔茅:語出《易·泰》,比喻選拔人才。

繙譯

我們一同拿著酒盃在岔路口送別,都爲君王招攬賢士的時刻而高興。 你的聲望早就被推崇可以進入朝廷,你的文學才能在刑部剛剛嶄露頭角。 一直以來你的政勣堪稱地方官的楷模,此次前去你的謀略定能滙集衆人的智慧。 聖明的德行何須用慶歷年間的盛世來相比,選拔人才足以譜寫進賢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即將應召入京的餘比部林廷評所作的送別詩。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贊美和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對朝廷招攬賢才的積極態度。

首聯點明送別場景和原因,“相攜盃酒送臨岐,共喜君王結士時”,表現出對君王招攬賢士的喜悅之情。

頷聯“公望久推青瑣闥,賦才新起白雲司”,稱贊友人的聲望和才能,認爲他有進入朝廷爲官的資格和在刑部發揮才華的能力。

頸聯“曏來吏勣徵三異,此去臣謨集衆思”,對友人過去的政勣給予高度評價,竝相信他此去京城能夠爲朝廷出謀劃策,滙集衆人的智慧。

尾聯“聖德豈須論慶歷,拔茅堪上進賢詩”,強調聖明的君主德行高尚,選拔人才的擧措值得贊敭,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爲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開濶,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國家的美好期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