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雨

入夏愁多雨,無端旱亦隨。 陰陽時未若,調燮事堪疑。 蒿目憂田畯,齋心問雨師。 恆暘當有盡,甘澍應無私。 實穎將盈畝,蕃滋可後時。 澤由天地泰,功薄桔槔施。 待取禾三百,還看穗兩岐。 風雲即欲合,草木已先知。 幸及如時化,何言靡孑遺。 題詩催雨至,卻異雨催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蒿目:極目遠望。(蒿:hāo)
  • 田畯(jùn):古代管理農田的官吏。
  • 齋心:祛除雜念,使心純清。
  • 恆暘(yáng):長久的晴天。
  • 甘澍(shù):及時雨。
  • 實穎:稻穗充實。
  • 蕃滋:繁殖增益。

翻譯

進入夏季後憂愁雨水過多,沒想到毫無緣由的乾旱也隨之而來。 陰陽之氣時常不和諧,調和陰陽之事讓人感到疑惑。 極目遠望,爲農田管理者擔憂,誠心誠意地向雨師詢問。 長久的晴天應當會有盡頭,及時雨應該是無私的。 稻穗即將填滿田畝,繁殖增益也不會太遲。 恩澤來自天地安寧祥和,(靠人力)功效微弱不如桔槔灌溉的作用。 期待收穫三百捆的禾苗,還要看到雙穗的景象。 風雲即將聚合,草木似乎已先知曉。 慶幸能及時順應天時變化,不必說沒有遺留任何問題。 題詩盼望雨的到來,卻和平常雨催發詩興不同。

賞析

這首詩以「望雨」爲題,表達了詩人對天氣變化和農事的關注。詩中先寫了夏季旱澇不均的情況,體現了詩人對農民的擔憂。接着,詩人期望及時雨的降臨,以滋潤莊稼,使稻穗充實,農田豐收。同時,詩中也提到了天地的恩澤和人力灌溉的對比,強調了自然的力量。最後,詩人表示希望順應天時,避免災害,實現豐收的願望。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懷和對自然的敬畏。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