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區孝廉啓圖遊石室

不知星子隕何年,巖洞空明勢若懸。 好挽石牙窺祕穴,忽從山後達諸天。 廚供野酌寒吹葉,僧送清茶細引泉。 買得小舟尋別勝,蓬壺歸路已茫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星子:在這裏指天上的星星,文中可能借指隕石。
  • (yǔn):墜落。
  • 巖洞:山洞。
  • 空明:形容明亮通透。
  • 勢若懸:山勢好像懸掛着一樣。
  • 石牙:形容石頭的形狀像牙齒。
  • 祕穴:隱祕的洞穴。
  • 諸天:佛教語,指護法衆天神。此處可能指山頂的高遠之處。
  • 廚供:廚房提供的。
  • 野酌:在野外飲酒。
  • 寒吹葉:寒冷的風吹動樹葉。
  • 細引泉:細細地引出泉水。
  • 小舟:小船。
  • 別勝:別樣的勝景。
  • 蓬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借指美好的地方。

翻譯

不知道星星是什麼時候墜落的,山洞明亮通透,山勢仿若高懸。好想拉着石頭像牙齒般的突出部分去窺探隱祕的洞穴,忽然從山後到達了高遠之處。廚房提供在野外飲酒的菜餚,寒冷的風吹動着樹葉,僧人送來清淡的茶水,細細地引出泉水。買了一條小船去尋找別樣的勝景,從如仙山般美好的地方返回時,歸路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區孝廉啓圖一同遊覽石室的情景。首聯通過對不知何時隕落的星星和空明若懸的巖洞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祕的氛圍。頷聯中,作者表達了對探索祕穴和高遠之處的渴望,展現出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頸聯描寫了在遊覽過程中享受到的野外飲食和清茶,增添了一份閒適與寧靜。尾聯中,作者乘坐小船去尋找其他勝景,然而在返回時,歸路已變得茫然,給人一種餘味悠長的感覺,也可能暗示着人生之路的迷茫或對美好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將遊覽的情景和感受細膩地表達出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遊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盧兆龍

盧兆龍,字本潛。香山(今中山市)人。明熹宗天啓二年(一六二二)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桐封集》、《遊五嶽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光緒《香山縣誌》卷一三有傳。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