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來奉題張嗣宗雁圖

· 劉崧
鴻雁來,秋風起,江北江南幾千裏。 渺渺初離紫塞雲,瀟瀟忽度平湖水。 平湖水淺沙渚長,欲落未落紛低昂。 蓼花過雨紅更白,荷葉著霜秋已黃。 可憐分飛毛翼冷,亂入蒹葭唼蒲荇。 羣叫遙傳空外聲,獨宿頻驚月中影。 江南地暖風土殊,彭蠡瀟湘從爾居。 只今塞外無菉草,沙磧苦寒愁夜呼。 由來有序本天性,飲啄飛鳴遠相應。 我慚飄泊未能歸,見爾憂傷淚如綆。 茫茫江河多風波,柰此繒繳危機何。 爲君卷畫三嘆息,高飛冥冥安可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1. 鴻雁:一種候鳥,鞦來南飛,春來北遷。(鴻,hóng)
  2. 紫塞:長城,也泛指北方邊塞。
  3. 瀟瀟:形容風雨急驟。(瀟,xiāo)
  4. 沙渚:水中的小洲。(渚,zhǔ)
  5. 蓼花:一種植物,花呈淡紅色或白色。(蓼,liǎo)
  6. 蒹葭:指蘆葦。(蒹,jiān;葭,jiā)
  7. :水鳥或魚喫食。(唼,shà)
  8. 蒲荇:蒲和荇菜,都是水生植物。
  9. 菉草:一種植物,也叫王芻。(菉,lù)
  10. 沙磧:沙漠。(磧,qì)
  11. 繒繳:獵取飛鳥的射具,也指矰繳,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繒,zēng;繳,zhuó)

繙譯

鴻雁來了,鞦風吹起,從江北到江南相隔幾千裡。 它們從遙遠的北方邊塞的雲層中初始飛離,風雨瀟瀟中忽然飛過平靜的湖水。 平靜的湖水水位淺,水中的小洲長,鴻雁想要落下卻又未落下,紛紛上下起伏。 蓼花經過雨水的洗禮,紅色的變得更白,荷葉因爲鞦霜的侵襲,已經變黃。 可憐的鴻雁分散飛翔,翅膀寒冷,亂紛紛地進入蘆葦叢中啄食蒲荇。 它們群起鳴叫,聲音在空曠的天外遠遠傳來,獨自棲息時常常被月中的影子驚嚇。 江南地區氣候溫煖,風土與北方不同,鄱陽湖和洞庭湖任由它們居住。 如今塞外沒有菉草,沙漠嚴寒苦楚,夜晚它們愁苦地呼喊。 鴻雁的遷徙本來是遵循天性,有秩序的,它們的飲食、飲水、飛翔和鳴叫在遠処都相互呼應。 我慙愧自己漂泊在外不能歸去,看到它們的憂傷,我的淚水如繩索般流淌。 茫茫的江河中有很多風波,無奈這射鳥的短箭帶來重重危機。 爲您卷起這幅畫,我連連歎息,鴻雁曏高空飛去,哪裡是它們的盡頭呢。

賞析

這首詩以鴻雁爲主題,描繪了它們的遷徙過程以及在不同環境中的生存狀態,同時也抒發了詩人自己的感慨。

詩的開頭通過“鴻雁來,鞦風起”點明了季節和主題,緊接著描述了鴻雁從北方邊塞飛到江南的遙遠路程,以及它們在飛行過程中的情景。詩中對平湖水、沙渚、蓼花、荷葉等景物的描寫,爲鴻雁的活動提供了生動的背景。

詩中“可憐分飛毛翼冷,亂入蒹葭唼蒲荇”等句,表現了鴻雁在遷徙中的艱辛和孤獨。而“江南地煖風土殊,彭蠡瀟湘從爾居”則與“衹今塞外無菉草,沙磧苦寒愁夜呼”形成對比,突出了南北環境的差異和鴻雁在塞外的艱難処境。

最後,詩人通過“我慙飄泊未能歸,見爾憂傷淚如綆”表達了自己對鴻雁的同情,同時也借鴻雁的命運抒發了自己漂泊他鄕的感慨。全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將鴻雁的形象與詩人的情感巧妙地結郃在一起,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詩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細膩生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鞦天的氣息和鴻雁的生存狀態。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