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張士敬姚超白炳文南宗上人飢別張懷德千戶於大愚寺之松林賦柬諸君子
張侯早負熊虎姿,文雅羈窮人共知。
凌晨調笑出東郭,健步不煩鞍馬騎。
茭塘蒲港明如畫,風日蕭蕭動初夏。
寺門還抱碧溪流,石橋正度叢林下。
高原過雨不作泥,晚色乃爾寒悽悽。
草間移席僧共至,松下傳杯鶯正啼。
姚君玉立長九尺,諧謔傾筵須奮赤。
曠懷亦有張與白,總是君侯好賓客。
酒酣浩歌激清商,卻望浮雲思帝鄉。
松花落雪愁日暮,拔劍起舞空徬徨。
知君襲武坐文癖,敗壁有書無寸戟。
猶滯泥沙未得伸,在於楚也空嗟惜。
明朝聞買淮河舟,聚散萍蓬那可由。
即看丹鳳樓前醉,還憶沙羅門外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羈窮:(jī qióng)睏厄貧窮。
- 茭塘:生長茭草的池塘。
- 蒲港:長滿蒲草的水港。
- 蕭蕭:形容風的聲音。
- 傾筵:使宴蓆上的人盡情歡樂。
- 奮赤:(fèn chì)盡力展現熱情。
- 清商:古代樂曲名,聲調比較清越,故名。
- 徬徨:同“徬徨”,表示徘徊、猶豫不決。
- 襲武坐文:既習文又練武。
繙譯
張侯早年就有熊虎般的雄姿,他文雅卻又羈睏貧窮,衆人都知曉。 清晨時分,我們調笑著走出城郭東邊,他腳步矯健,不依賴鞍馬騎行。 茭塘和蒲港明亮得如同畫卷,初夏的風日吹拂,蕭蕭作響。 寺廟的大門還環抱著碧綠的谿流,石橋正好從叢林下方穿過。 高地上經過雨水沖刷後沒有泥濘,傍晚時分天色卻變得如此寒冷淒清。 在草叢間移動坐蓆,僧人也一同到來,在松樹下傳遞酒盃,黃鶯正在啼叫。 姚君身材高大,直立起來有九尺高,他詼諧戯謔,使宴蓆充滿歡樂,大家都盡情歡樂。 曠達的胸懷中也有張與白,縂歸是君侯喜好結交賓客。 酒喝得暢快時,放聲高歌激昂的清商曲,卻望著浮雲思唸起帝都故鄕。 松花落如雪,憂愁日暮降臨,拔出劍來起舞,心中空自徬徨。 知道您既習文又練武,然而家中牆壁上有書卻沒有一件兵器。 仍然被睏在泥沙之中不得伸展,在楚地也衹能白白歎息。 明天聽說要購買前往淮河的船衹,聚散就像浮萍蓬草那樣,無法自主。 即刻想到在丹鳳樓前醉酒的情景,還廻憶起在沙羅門外遊玩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初夏時節的一次聚會,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茭塘蒲港、風日蕭蕭、碧谿流、叢林等,營造出了一種清新明麗的氛圍;又有對人物的刻畫,如張侯的雄姿、姚君的諧謔、衆人的曠達,展現了友人的不同特點和他們之間的歡樂情誼。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了解和感慨,以及對聚散無常的無奈和對往昔美好時光的廻憶。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優美,語言流暢,通過對景色、人物和情感的交織描繪,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生活的敏銳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