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檄餉軍

· 盧寧
一劄倉皇下度支,輜車畿外飼熊羆。 旌旗影裹三軍悴,鼙鼓聲中萬馬馳。 餉道滿憂林莽伏,居民仍促室家移。 干城會食朝懸切,敢避狼鋒赴後期。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部檄(bù xí):指兵部的文書。檄,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 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
  • 輜車(zī chē):泛指有屏蔽的車子。
  • 畿(jī)外:京城郊外。
  • 熊羆(pí):這裏喻指將士。
  • 鼙鼓(pí gǔ):古代軍中所用的小鼓和大鼓。
  • 餉道:運輸軍糧的道路。
  • 干城: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
  • 懸切:急切盼望。

翻譯

一封兵部的緊急文書下達到度支,載着軍糧的輜車開往京城郊外餵養將士們。旌旗的影子裏三軍疲憊,鼙鼓的聲音中萬馬奔騰。運輸軍糧的道路上充滿了對林莽中伏兵的擔憂,當地居民仍然被催促着搬家。捍衛國家的將士們會餐是朝廷急切盼望的,怎敢躲避敵人的鋒芒而延誤後期的戰事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軍隊的補給情況以及戰爭背景下的種種情景。詩的首聯描述了兵部文書下達,安排軍糧供應的情況。頷聯通過旌旗影和鼙鼓聲,展現了軍隊的狀態和行動。頸聯則提到了餉道的危險和居民的遷移,反映出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尾聯表達了將士們應敵的決心和朝廷對他們的期望。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生動地刻畫了戰爭時期的緊張氛圍和人們的複雜情感,表現了對國家安危的關注和對將士們的敬意。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