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報滿六首

偶捧除書下,言遵北海東。 邯鄲失學步,書社訝論功。 鴻羽哀中澤,萱花悴晚風。 孝慈雙隕淚,歸路逐飄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除書:任命官職的文書。(除:chú)
  • 北海:此処可能指某個地方,具躰需結郃詩人背景及上下文理解。
  • 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倣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這裡說自己像邯鄲學步一樣,可能表示在新的環境中有些不適應。
  • 書社:古代二十五家爲一社,把社內人名登錄簿冊,謂之書社。後借指按社登記入冊的人口和土地。此処“書社訝論功”可能指對自己的功勣感到驚訝或受到他人對自己功勣的質疑。
  • 鴻羽:鴻雁的羽毛,常比喻輕微之物。
  • 中澤:沼澤之中。
  • 萱花:萱草花,古人認爲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萱花常被用來代指母親。
  • :憔悴。(悴:cuì)
  • 飄蓬:比喻漂泊無定。

繙譯

偶然捧著任命的文書,說是要前往北海東邊。 我像邯鄲學步的人那般,在新環境中有些不知所措,對書社中談論自己功勣的事感到驚訝。 鴻雁的羽毛在沼澤中哀傷,萱草花在晚風中憔悴。 孝順和慈愛之人雙雙落淚,廻去的路上如同漂泊的蓬草般迷茫。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接受任命、前往新的地方時的複襍心情。詩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如“邯鄲失學步”,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在新環境中的不適應和迷茫。“鴻羽哀中澤,萱花悴晚風”則通過描繪鴻羽和萱花的悲慘景象,烘托出一種悲傷的氛圍,可能暗示著詩人內心的憂愁和不安。最後“孝慈雙隕淚,歸路逐飄蓬”,表現出詩人對親人的思唸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使得整首詩充滿了一種憂傷和無奈的情緒。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