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敬漸改北成均二首

帝裏衣冠集,看君鼓篋行。 一經韋少子,六館漢諸生。 大有承家譽,偏多戀闕情。 平津開閣日,端合起高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帝裏:京城。
  • 鼓篋(qiè):謂擊鼓開篋,古時入學的一種儀式,這裏指前往求學。
  • 一經:指儒家的一種經典。
  • 韋少子:指西漢韋賢少子韋玄成,精通儒家經典,以明經擢爲諫大夫。這裏借指何敬漸有韋玄成的才學。
  • 六館:國子監的別稱。
  • 漢諸生:漢代太學的學生,這裏指代在國子監求學的學生。
  • 承家譽:繼承家業並獲得聲譽。
  • 戀闕情:留戀朝廷的情感。
  • 平津:指西漢丞相公孫弘,曾封平津侯。他在職時,曾開東閣以延攬賢才。
  • 端合:應當。

翻譯

在京城之中,人才濟濟,看你收拾行裝準備前往求學。你如同韋玄成精通儒家經典,將成爲國子監衆多學生中的一員。你有繼承家業並獲得好聲譽的能力,同時心中更多的是對朝廷的留戀之情。等到公孫弘那樣的人開閣招攬賢才之時,你應當會獲得很高的名聲。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何敬漸前往國子監求學時所作。詩的首聯點明瞭地點是京城,以及何敬漸即將啓程求學的事情。頷聯通過用韋少子的典故,讚揚了何敬漸的才學,同時也表明了他將進入國子監學習。頸聯則寫出了何敬漸既有能夠繼承家業的能力,又有對朝廷的深厚情感。尾聯以公孫弘開閣招攬賢才作比,表達了對何敬漸未來能夠獲得高名的期望。整首詩運用典故,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讚美和祝福,也體現了作者對人才的重視和對國家的期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