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詠物詩十首雁字

野色冥冥有夜光,爲誰闃寂照茅堂。 風飄凌亂明難滅,露下沾濡彩亦揚。 飛蓋苑中星並耀,臨書幌裏漏偏長。 了無煙焰生炎烈,點點清輝照晚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闃(qù)寂:寂靜。
  • 沾濡(rú):浸溼。
  • 幌(huǎng):窗簾,帷幔。

翻譯

郊野的夜色中隱約有亮光,這光爲何這般寂靜地照着那茅屋草堂。 風兒吹拂,這光飄飛凌亂但明亮難以熄滅,露水降下浸溼它,光彩依舊飛揚。 在園林中如車蓋般飛舞,與星辰一同閃耀,靠近書房的帷幔,更覺這光停留的時間偏長。 沒有煙火的焰光那般熾熱,只是點點清輝照耀着夜晚的清涼。

賞析

這首詩以雁字爲吟詠對象,通過對其光芒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中運用了「冥冥」「闃寂」等詞彙,增強了夜色的深沉感。「風飄凌亂明難滅,露下沾濡彩亦揚」形象地描繪了雁字光芒在風中搖曳、在露水下依然閃耀的情景。「飛蓋苑中星並耀,臨書幌裏漏偏長」則通過與苑中星辰的對比以及在書幌中的表現,進一步突出了雁字光芒的獨特。最後兩句「了無煙焰生炎烈,點點清輝照晚涼」,將雁字的光芒與煙火的焰光相對比,強調其清冷而柔和的特質,爲夜晚帶來了一絲涼意和寧靜。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雁字的獨特感受。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