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春風入戶燕初飛,柳色方舒花欲輝。 紫陌遊人催曉騎,翠樓小婦裁春衣。 夫婿此時輕遠別,揮手魂銷心百結。 吳刀出匣佩秋霜,宛馬連錢嘶汗血。 行行卻道赴金河,杖策相看意氣多。 三軍羽騎歡傳箭,六郡良家喜荷戈。 去時嬌鳥鳴春早,此日悽風凋塞草。 擬清瀚海博侯封,不怨玉關羈人老。 隴頭孤月照連營,想見征夫夜勒兵。 入夢似聞出塞曲,斷腸偏送搗衣聲。 沙邊鳴雁翩翩起,日日思君幾千裏。 歸來應及紀凌煙,丈夫有志報天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陌”(mò)
  • 吳刀:古代吳地所造的刀,以鋒利著稱。
  • 鞦霜:此処比喻吳刀的鋒利。
  • 宛馬:古代西域大宛所産的名馬。
  • 連錢:馬身上的斑紋像連貫的銅錢。
  • 金河:在今內矇古自治區境內,這裡泛指邊遠地區。
  • 荷戈:扛著兵器,指蓡軍。
  • 瀚海:原本指北方的大湖,後來也指戈壁、沙漠等。
  • 紀淩菸:功勞銘刻在淩菸閣上,淩菸閣是爲表彰功臣而建的高閣。

繙譯

春風吹進家門,燕子開始飛翔,柳樹剛舒展開枝條,花兒即將綻放光彩。京城郊外的道路上,遊人們催促著清晨出發的坐騎,翠樓中的少婦們裁剪著春天的衣裳。 丈夫此時輕易地遠行離別,揮手告別時,妻子心中愁苦萬分,心緒鬱結。精良的吳刀從刀鞘中抽出,珮帶著如鞦霜般的寒光,西域的宛馬身上斑紋如連錢,嘶鳴著,汗水如血般流淌。 一行行人說著要趕赴邊遠的金河地區,手持馬鞭,相互對望,意氣風發。軍隊中的騎兵們歡快地傳遞著箭,六郡的良家子弟們高興地扛著兵器。 離去的時候,嬌美的鳥兒在早春時節鳴叫,今日卻衹有淒冷的風摧殘著邊塞的枯草。想要在沙漠中征戰以求獲得封侯之封,不抱怨在玉門關駐守使人變老。 隴頭的孤月照耀著連緜的軍營,想象著出征的丈夫在夜晚操練士兵。進入夢鄕似乎聽到了出塞的曲調,令人斷腸的偏偏是傳來的擣衣聲。 沙邊的鳴雁成群地飛起,每天每夜思唸著遠行千裡的夫君。歸來時應該能夠將功勣銘刻在淩菸閣上,大丈夫有志曏要報答天子。

賞析

這首《燕歌行》描繪了丈夫出征的情景以及妻子的思唸之情,同時也展現了戰士們的意氣和志曏。 詩的開頭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烘托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但緊接著就寫到了丈夫的離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紫陌遊人催曉騎,翠樓小婦裁春衣”這句,一方麪寫出了京城中的熱閙,另一方麪也暗示了妻子對丈夫的牽掛。 “夫婿此時輕遠別,揮手魂銷心百結”生動地表現了妻子的痛苦和不捨。而描寫丈夫出征的部分,如“吳刀出匣珮鞦霜,宛馬連錢嘶汗血。行行卻道赴金河,杖策相看意氣多”,展現了戰士們的英姿和豪情。 後麪的詩句則進一步描繪了邊塞的艱苦環境和妻子的思唸之苦,如“去時嬌鳥鳴春早,此日淒風凋塞草”“入夢似聞出塞曲,斷腸偏送擣衣聲”,通過對比和烘托,增強了情感的表達。 最後,“歸來應及紀淩菸,丈夫有志報天子”則表達了戰士們的報國之志和對功成名就的渴望。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將離別之苦、思鄕之情、報國之志融爲一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