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袞亭高望

· 盧寧
來袞孤峯象太薇,千家井邑應星暉。 城邊二水龍雙會,樓外諸山王四圍。 鴻雁西來何落落,雲霞南下故飛飛。 一方黎庶知何濟,獨對朱轓愁不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來袞(lái gǔn):山名。
  • 太薇(tài wēi):星名,中國古代星官之一,位於紫微垣的東北方。
  • 井邑(jǐng yì):城鎮,鄉村。
  • 朱轓(zhū fān):古代高官之車乘。轓,車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障蔽塵泥。

翻譯

來袞亭高聳,可遠望四方。這座孤峯就像太薇星一樣聳立着,山下千家萬戶的城鎮在星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城邊有兩條河流如同雙龍相會,樓外的羣山如同王者般環繞四周。鴻雁從西方緩緩飛來,顯得有些孤獨寂寥;雲霞向南方飄去,自由自在地飛舞着。我在想如何能救濟這一方的百姓,獨自對着高官的車乘,因憂愁百姓之事而不願歸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來袞亭周圍的壯麗景色以及詩人對百姓的關懷之情。首聯寫來袞亭孤峯高聳,山下城鎮星光點點,展現出一種宏大的景象。頷聯描述城邊河水與樓外羣山,進一步烘托出此地的雄偉氣勢。頸聯通過描寫鴻雁和雲霞,增添了畫面的動態感和美感。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憂慮和責任感,體現了他的民本思想。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既展現了自然景色的魅力,又表達了詩人的人文關懷。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