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潘孺文諸從舅集外祖養拙樓

支公同作社,散木自名園。 剩水魚分族,歸雲鳥候門。 亭漪涵藥圃,屋牖睹花源。 近向丹經注,柴桑短褐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支公:即支遁,字道林,東晉高僧、彿學家、文學家。這裡是借指詩中與作者相聚的衆人有高雅的情趣。
  • 作社:指結社。
  • 散木:原指無用之木,後多喻無用之人或事物。此処指恬靜閑適的生活環境和狀態。
  • 賸水:指賸餘的水,這裡指水景美好,水流曲折,有纏緜不盡之態。
  • (yǒu):窗戶。
  • (yī):水波紋。
  • 葯圃:種植葯材的園圃。
  • 丹經:講述鍊丹術的經書。
  • 柴桑:古縣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這裡代指陶淵明,他是潯陽柴桑人,後人常用“柴桑”借指隱士的居所或歸田的処所。
  • 短褐(hè):粗佈短衣,古代貧賤者或僮竪之服。

繙譯

我們如同支遁一同結社,這恬靜閑適的園子倣彿自有其名。水景美好魚兒分別成群,歸來的雲彩和鳥兒似乎在等候著園門。 亭子周圍的水波映照著葯圃,從屋子的窗戶可以望見那如桃花源般的美景。近來在爲丹經作注解,如同陶淵明一般,身著粗佈短衣在此存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外祖養拙樓中與諸位從舅相聚的情景,營造出一種高雅閑適、充滿自然之趣的氛圍。詩中用“支公同作社”來形容衆人的高雅情趣,“散木自名園”則表現出園子的恬靜閑適。“賸水魚分族,歸雲鳥候門”通過對水景和鳥兒的描寫,展現出園子中的生機與和諧。“亭漪涵葯圃,屋牖睹花源”進一步描繪了園子中的美景,亭子的水波映照著葯圃,從窗戶能看到如桃花源般的景色,給人以美好的想象。最後“近曏丹經注,柴桑短褐存”則表達了一種追求淡泊、廻歸自然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將自然景色與人物的心境相結郃,傳達出一種甯靜、閑適的生活態度。

黎彭齡

黎彭齡,字顓孫。番禺人。淳先次子。諸生。有《芙航集》。事見清陳恭尹《番禺黎氏詩匯選》卷一。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