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右司馬陳公四首

久客風塵徒自苦,餘寒灰律仗誰吹。 耕仍谷口應歸去,花在河陽有別離。 敢擬詩留南國頌,莫須文勒北山移。 他時兩地長懷處,雲樹蒼蒼大海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右司馬:古代官職名。
  • :對人的尊稱。
  • 久客:長久客居他鄉。
  • 風塵: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或漂泊不定的生活。
  • :白白地。
  • 自苦:自己受苦,自尋煩惱。
  • 餘寒:剩餘的寒冷,早春的寒意。
  • 灰律:古代指音樂上的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以律管內的葭灰相應飛出,報告季節的變化,此處以「灰律」借指時節變化。
  • :依靠。
  • 谷口:典故,漢代鄭子真隱居谷口,耕於岩石之下,名動京師。後常用以指代隱居之地。
  • 河陽: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此處可能用典,潘岳曾爲河陽縣令,在縣中滿種桃李,傳爲美談。後常用「河陽」來借指美差或美景。
  • 敢擬:怎敢比擬。
  • 南國頌:古代稱江漢一帶的詩歌爲南國之音,後泛指讚頌南方的詩文。
  • 莫須:或許。
  • 文勒:以文字刻石。
  • 北山移:南朝齊孔稚珪所著《北山移文》,諷刺僞隱士,後用「北山移」表示諷刺隱士出仕或僞隱士。

翻譯

長久地在他鄉奔波,只是自己徒增苦痛,剩餘的早春寒意,又依靠誰來將它吹散呢。 本該像鄭子真一樣回到谷口去耕田隱居,花在河陽盛開,卻也意味着別離。 怎敢奢望自己的詩能留下如同南國頌歌般的美名,或許也不該用文字刻下像北山移文那樣的諷刺之文。 以後我們在兩地長久懷念對方的地方,是那雲霧繚繞的樹木和蒼茫的大海之涯。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對歸隱的嚮往,同時也流露出對世事的一些看法。詩中用「久客風塵徒自苦」表達了長期漂泊的艱辛和無奈;「耕仍谷口應歸去」則體現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敢擬詩留南國頌,莫須文勒北山移」兩句,顯示出詩人對自己詩作的謙遜態度,以及對虛僞隱士的批判。最後,「他時兩地長懷處,雲樹蒼蒼大海涯」描繪出了詩人與陳公分別後,對彼此的思念將寄託在遠方蒼茫的景色之中,意境深遠,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