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中丞思親樓二首

背郭重新百尺樓,樓前霜露迥生愁。 辭榮不羨千秋觀,善養曾輕萬戶侯。 餘慶祇看歸綠野,浮生何處覓丹丘。 每瞻堂構思貽翼,卻喜傳家解作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ǒng):表示差別很大,在這裏指濃厚、深沉。
  • 辭榮:辭去榮耀的職位。
  • 千秋觀:這裏指榮譽和聲名。
  • 善養:善於奉養父母。
  • 餘慶:指留給子孫後輩的德澤。
  • (zhǐ):只。
  • 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指悠閒自在的生活境界。
  • 貽翼:指留下的蔭庇和庇護。
  • 作裘:比喻將先輩的事業、名聲等傳承給後代。

翻譯

在城郭背面新建起一座百尺高樓,樓前的霜露讓人心中徒生濃厚的憂愁。 辭去榮華富貴,不羨慕那千秋的榮譽聲名,善於奉養父母,曾輕視那萬戶侯的地位。 留給子孫的福澤只看能否迴歸那綠野田園,這浮浮沉沉的人生又到何處去尋覓那神仙般的悠閒自在之地呢。 每次仰望那高堂便想到要給後人留下蔭庇,卻欣喜看到傳家之寶是能將先輩的精神傳承給後代。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楊中丞的思親樓展開,表達了對親情、名利和人生的思考。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思親樓的位置和樓前的霜露,營造出一種憂愁的氛圍。頷聯中,詩人強調了楊中丞對親情的重視,他不貪戀榮譽和地位,而是把奉養父母看得更爲重要,體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頸聯則表達了對子孫福澤和人生追求的思考,認爲真正的幸福在於迴歸田園,追求內心的寧靜,而不是追求虛幻的名利。尾聯進一步強調了家族傳承的重要性,希望能夠給後人留下有益的東西。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富有哲理,讓人在感受到詩人情感的同時,也能引發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