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圖爲董生匡題

· 黎貞
百尺蒼龍亦逸溪,春陰日日宿雲低。 無端峽裏英皇廟,更有鷓鴣深處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龍(cāng lóng):形容竹子的形態,像蒼龍一樣。
  • 逸谿:放逸於谿邊,形容竹子生長的環境。
  • 春隂:春季天隂時空中的隂氣。
  • 宿雲:夜晚的雲。
  • 無耑:沒來由,無緣無故。
  • 峽裡:峽穀裡麪。
  • 英皇廟:傳說中舜妃娥皇、女英的廟宇,這裡可能是借用典故來增添神秘的氛圍。
  • 鷓鴣(zhè gū):一種鳥,其叫聲常被古人用來渲染離愁別緒或烘托環境的幽靜。

繙譯

那百尺高的竹子如蒼龍般放逸於谿邊,春天隂氣沉沉,每日都有低沉的夜雲籠罩。無緣無故在這峽穀中竟有英皇廟,更有鷓鴣在幽深之処啼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以及周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深、神秘的氛圍。首句將竹子比作蒼龍,形象地表現出竹子的高大挺拔和不凡氣勢。“春隂日日宿雲低”描繪出隂雨天氣,雲層低垂的景象,增添了一絲壓抑的氛圍。後兩句中“無耑峽裡英皇廟”,使詩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更有鷓鴣深処啼”,則以鷓鴣的啼叫聲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幽靜。整首詩以景抒情,表達出一種深邃、靜謐的情感。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