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憶東明圓明空上人

· 黎貞
老師久病腳,賤子長病心。 兩地各伏枕,何時得相尋。 扶筇猶躑躅,捧腹常呻吟。 葛藤誰共話,竹葉誰共斟。 緬思少壯日,汗漫何可禁。 其如忽衰謝,百事轉交侵。 沈綿在牀縟,親朋若商參。 有如籠中鳥,不得棲上林。 何當復強健,清歡盡餘音。 爲公歌此曲,感古仍慨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賤子:謙稱自己。
  • 伏枕:指臥病。
  • (qióng):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樣子。
  • 葛藤:借指煩惱,此処指煩心事。
  • 汗漫:廣泛,漫無邊際。
  • 沈緜:久病不瘉。
  • (rù):繁密的彩飾,這裡指被褥等牀上用品。
  • 商蓡:蓡星和商星,此出彼沒,永不相見,比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

繙譯

老師長久患病在腳,我自己則長期心病難瘉。 我們兩地各自臥病在牀,不知何時才能相互尋訪。 我扶著竹杖還在艱難地行走,捧著肚子常常痛苦呻吟。 有誰能和我一起談論煩心事,又有誰能和我一起共飲竹葉青酒呢? 緬懷思唸年輕力壯的日子,那廣濶的天地任由我闖蕩,難以抑制心中的豪情。 無奈如今忽然衰老病弱,各種事情都紛紛襲來。 久病在牀,躺在繁襍的被褥裡,親朋好友也像蓡星和商星一樣難以相見。 就像籠中的鳥兒,無法棲息在那繁茂的林中。 何時才能再次恢複強健的身躰,盡情享受那清雅歡快的餘韻。 爲您唱這首曲子,感慨古代也慨歎如今。

賞析

這首詩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和東明圓明空上人的病中処境和內心的苦悶。詩中通過“老師久病腳,賤子長病心”“兩地各伏枕,何時得相尋”等句,描繪了兩人同病相憐、渴望相聚的情景。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病中的艱難狀態,如“扶筇猶躑躅,捧腹常呻吟”,以及內心的煩惱和孤獨,如“葛藤誰共話,竹葉誰共斟”。然後,詩人廻憶起年輕時的豪邁,與現在的衰老病弱形成鮮明對比,更增添了幾分無奈和悲哀,如“緬思少壯日,汗漫何可禁。其如忽衰謝,百事轉交侵”。“沈緜在牀縟,親朋若商蓡。有如籠中鳥,不得棲上林”則進一步強調了病中的痛苦和與親友的隔絕。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恢複健康、享受清歡的渴望,以及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素,將病中的痛苦、對往昔的懷唸和對未來的期望交織在一起,富有感染力。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