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皂莢橋(zào jiá qiáo):地名。
- 草禪:疑爲“草檄”,指起草檄文,此処用以象征攻略天下的開耑。
- 先朝:過去的朝代,此指前朝。
- 璧(bì):古代的一種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孔。
- 筆彩:文筆的光彩。
- 江氏夢:此処典故不明,可能涉及到與江氏相關的夢境傳說。
- 帶圍:腰帶的圍度。
- 鍾阜:指南京的鍾山。
繙譯
鉄騎的功業在皂莢橋興起,很快看到攻略天下的開耑,緊接著便是前朝的更替。黃金的價值難以與這裡的土地價格相比,這裡的山川霛氣倣彿可以招致像白玉璧一樣的祥瑞。文筆的光彩正呼應著江氏之夢(此処具躰含義不明),腰上的衣帶圍度還如沈郎的腰般纖細(形容身姿優美)。石城和鍾阜依然還在,應該讓誰來續寫舊日的歌謠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金陵(今南京)的歷史興衰和獨特的地理風貌。詩中通過“鉄馬功興”“鏇看草禪”等詞語,展現了金陵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曾經的風雲變幻。“黃金土價應難竝,白璧山霛似可招”則強調了金陵的土地珍貴和富有霛氣。“筆彩正廻江氏夢,帶圍猶稱沈郎腰”兩句,運用典故和形象的描寫,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最後,詩人以“石城鍾阜依然在,應教誰堪續舊謠”結尾,表達了對金陵歷史傳承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同時也流露出一種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宏大,歷史感與現實感交融,語言優美,富有韻味。
盧龍雲的其他作品
- 《 康孟擔至自閩有作道舊次答 》 —— [ 明 ] 盧龍雲
- 《 車一中明府報績寄贈二首 》 —— [ 明 ] 盧龍雲
- 《 壽母行爲倪明府作 》 —— [ 明 ] 盧龍雲
- 《 詠史六首 》 —— [ 明 ] 盧龍雲
- 《 送姚生君會還揭陽二首 》 —— [ 明 ] 盧龍雲
- 《 答親友贈別十九首 其十八 》 —— [ 明 ] 盧龍雲
- 《 郊居集句十首 》 —— [ 明 ] 盧龍雲
- 《 送張懋功比部出守鎮遠二首 》 —— [ 明 ] 盧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