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醫士葉子新還維揚詩

葉生自蔣氏,作用出岐黃。 手持百藥匕,捷下回真陽。 造物何小兒,令我病張皇。 痰火炎昆崙,面赭手足僵。 二陳與四物,時醫執其常。 之子自揚來,視脈爲劑量。 如彼大將謀,應變無定方。 多謝瓜蔞子,洗我腥血腸。 邪涎下數升,正氣乃一張。 浹旬水火濟,冷焰發輝光。 因茲悟神理,報之合一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岐黃:古代醫學的代稱,岐伯和黃帝,相傳爲醫家之祖。
  • 百藥匕:指各種藥物。
  • 回真陽:恢復身體的陽氣。
  • 造物:指自然或天命。
  • 張皇:慌張,驚慌。
  • 痰火:中醫術語,指體內痰溼與火邪相結合的病症。
  • 炎昆崙:形容病情嚴重,如火炎崑崙山。
  • 面赭:面色紅赤。
  • :僵硬。
  • 二陳與四物:中醫方劑名,二陳湯和四物湯。
  • 時醫:當時的醫生。
  • 視脈:診脈。
  • 劑量:藥物的用量。
  • 瓜蔞子:中藥名,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 腥血腸:指體內不潔之物。
  • 邪涎:病邪所化的痰涎。
  • 浹旬:十天,一旬。
  • 水火濟:指陰陽調和。
  • 冷焰:指病情好轉,如冷焰般不再熾烈。
  • 神理:深奧的醫理。
  • 合一章:指這首詩。

翻譯

葉生來自蔣氏家族,他的醫術源自古代的岐伯和黃帝。 他手持各種藥物,迅速恢復了我的真陽之氣。 自然或天命真是讓人難以捉摸,讓我病得慌張。 痰火之症如火炎崑崙山,面色紅赤,手腳僵硬。 當時的醫生通常使用二陳湯和四物湯來治療。 葉生從揚州來,爲我診脈並調整藥物劑量。 他的治療像大將謀劃,應變無定方。 多謝瓜蔞子的功效,洗淨了我體內的腥血腸。 病邪所化的痰涎排出數升,正氣得以恢復。 十天之內,陰陽調和,病情如冷焰般不再熾烈。 因此我領悟了深奧的醫理,特以此詩作爲回報。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醫士葉子新的,表達了對葉生醫術的讚賞和感激之情。詩中通過對比時醫的常規治療和葉生的應變治療,突出了葉生的醫術高超。同時,通過描述自己病情的嚴重和葉生治療後的顯著效果,展現了葉生醫術的神奇。最後,詩人通過領悟醫理並作詩回報,表達了對葉生的深深敬意和感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