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文華殿後講畢上顧中官賜講臣冠帶靴袍臣敏政預賜織金雲雁緋袍一有副金帶一烏紗帽及皁靴面謝訖上顧

日上罘罳曉殿深,湛恩稠疊駕親臨。 對衣紅濯天機錦,束帶黃分內帑金。 久幸清班容宦履,漸慚華髮點朝簪。 經生職分尋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罘罳(fú sī):古代宮殿外或城角的屏風狀建築物,用以遮擋陽光和風。
  • 湛恩:深厚的恩典。
  • 稠疊:頻繁而密集。
  • 駕親臨:皇帝親自到來。
  • 紅濯:鮮豔的紅色。
  • 天機錦:指精美的錦緞,比喻皇帝的賞賜珍貴如天上的錦緞。
  • 束帶:系在腰間的帶子,此處指皇帝賜予的金帶。
  • 內帑金:國庫中的黃金,指皇帝賜予的金帶非常珍貴。
  • 清班:指清貴的官職。
  • 宦履:官職的履歷。
  • 華髮:白髮,指年老。
  • 朝簪:朝廷官員的簪子,代指官員身份。
  • 經生:指讀書人,此處指自己。
  • 職分:職責和本分。

翻譯

太陽升起,照亮了深邃的宮殿,皇帝的深厚恩典頻繁而密集,他親自駕臨。 我被賜予了鮮豔如天機錦的緋袍,以及珍貴的金帶,這些都是皇帝從國庫中賜予的。 長久以來,我有幸擔任清貴的官職,積累了豐富的官職履歷,但漸漸地,我的白髮點綴了朝簪,感到慚愧。 作爲讀書人,履行職責是平常的事,卻讓君王念及我的辛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官員程敏政在宮中講學後受到皇帝賞賜的情景。詩中,「罘罳」、「湛恩」、「天機錦」等詞語描繪了宮廷的莊嚴與皇帝的恩典,而「華髮」、「朝簪」則反映了程敏政對自己年老和職責的感慨。最後兩句表達了他對皇帝關心的感激,同時也體現了他的謙遜和對職責的忠誠。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風範和忠誠。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