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金陵倪處士侍郎謙之族人李太常作志

家住修文巷,俄然夢不醒。 譜通宗伯系,冢勒太常銘。 猗頓千金產,童烏一卷經。 不堪人墮淚,擇葬近新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悼唸。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倪処士:倪謙,字士常,明代官員,後隱居。
  • 侍郎:古代官職名,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
  • 謙之族人:指倪謙的族人。
  • 李太常:李時勉,明代官員,曾任太常寺卿。
  • 作志:撰寫墓志銘。
  • 脩文巷:地名,倪謙的住処。
  • 俄然:突然。
  • 夢不醒:比喻去世。
  • 譜通宗伯系:指家譜記載了顯赫的家族血統。
  • 塚勒太常銘:墓碑上刻有太常寺卿李時勉撰寫的墓志銘。
  • 猗頓:古代富商,此処比喻倪謙家境富裕。
  • 童烏:指年幼的烏鴉,比喻倪謙的子孫。
  • 一卷經:指經書,比喻學問。
  • 不堪人墮淚:形容人們爲倪謙的去世感到悲痛。
  • 擇葬近新亭:選擇在新亭附近安葬,新亭是南京的一個地名。

繙譯

悼唸金陵的倪処士,他是侍郎倪謙的族人,李太常爲他撰寫了墓志銘。 他住在脩文巷,突然間去世,如同長眠不醒。 他的家譜記載了顯赫的家族血統,墓碑上刻有太常寺卿的銘文。 他的家境如同古代富商猗頓一般富裕,他的子孫如同年幼的烏鴉,繼承了他的學問。 人們爲他的去世感到悲痛,淚流不止,最終選擇在新亭附近爲他安葬。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倪処士的悼唸,通過描述其家族背景、去世的突然以及人們的悲痛,展現了倪処士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唸。詩中運用了“夢不醒”、“猗頓”、“童烏”等比喻,增強了詩歌的意象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表達了對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對生命的無常感慨。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