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蓮洞作
吾愛娥眉山,娥眉淡不如。
吾愛蓮花蕊,花光映太虛。
出門重延望,隨意命柴車。
淩虛入鳥道,絕境尋吾廬。
入暮迅登陟,志往忘崎嶇。
後躡聚星石,前望三臺虛。
側身度飛流,秉燭觀崖書。
險盡履平地,孤笑多艱餘。
枕簟依雲岫,玉露沾衣裾。
衣裾沾尚可,毋使願相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淩虛(líng xū):高聳入雲。
- 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
- 絕境:非常偏僻或難以到達的地方。
- 登陟(dēng zhì):攀登。
- 聚星石:可能指山上的一個景點,具躰不詳。
- 三台虛:可能指山上的一個景點,具躰不詳。
- 秉燭:拿著蠟燭。
- 崖書:刻在崖壁上的文字或圖案。
- 枕簟(zhěn diàn):枕頭和蓆子。
- 雲岫(yún xiù):雲霧繚繞的山峰。
繙譯
我喜愛娥眉山,它的淡雅勝過一切。 我喜愛蓮花的蕊,花的光彩映照著天空。 出門後我再次遠望,隨意地命人駕著柴車前行。 我高聳入雲地進入鳥道,尋找那偏僻的我的住所。 天色漸晚,我迅速攀登,心急如焚卻忘記了崎嶇。 後麪是聚星石,前麪是三台虛。 側身跨過飛流,手持蠟燭觀看崖壁上的文字。 險路走盡,踏上平地,孤獨地笑著,經歷了許多艱難。 我枕著枕頭,躺在蓆子上,依偎在雲霧繚繞的山峰旁,玉露沾溼了我的衣襟。 衣襟被沾溼尚可忍受,衹願不要違背了我的心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切喜愛和探險的決心。詩中,“娥眉山”和“蓮花蕊”被賦予了高潔、淡雅的象征意義,躰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受。通過“淩虛入鳥道”、“絕境尋吾廬”等句,展現了作者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精神。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心願的堅守,即使環境艱苦,也不願放棄內心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凝道之什 》 —— [ 明 ] 湛若水
- 《 吊崖辭 》 —— [ 明 ] 湛若水
- 《 北京呂舍人萬樂子世寬明坤病目四十不肯娶遨遊四方來訪西樵將之藩府勉留住噴玉巖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橫州吊秦少游二絕句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題樂平方子月窗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九龍頌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再拈六言代簡蔣道林未盡之意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虞山歌贈陳元習中丞撫南贛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