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有作

爲送行臺出縣門,不辭攜酒到山根。 竹陰正入支公寺,樹色遙連主簿村。 潮齧新沙知廢路,水舂機碓隔荒垣。 望中一簇峯巒秀,問是鄉名古夾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臺:古代官署名,指地方行政長官的官署。
  • 山根:山腳。
  • 支公寺:寺廟名,可能因某位高僧(如支遁)而得名。
  • 主簿村:村莊名,可能因歷史上設有主簿官職而得名。
  • 潮齧:潮水侵蝕。
  • 機碓:古代利用水力驅動的舂米工具。
  • :牆。
  • 夾源:地名,指兩山之間的水源。

翻譯

爲了送別行臺的官員,我特意走出縣城的大門,不辭辛苦地帶着酒來到山腳。竹林的陰影正好覆蓋在支公寺上,而樹的顏色遠遠地與主簿村相連。潮水侵蝕着新堆積的沙地,顯露出廢棄的道路,水力驅動的舂米工具隔着荒廢的牆壁。遠望中,一簇峯巒顯得格外秀麗,詢問得知那是古老的夾源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行臺官員的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鄉村的寧靜與歷史的沉澱。詩中「竹陰正入支公寺,樹色遙連主簿村」以對仗工整的句式,巧妙地將自然與人文景觀融爲一體。後兩句通過對廢路和荒垣的描寫,隱喻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結尾的「望中一簇峯巒秀」則以遠景收束,留下無限遐想,表達了對故鄉美景的深情眷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