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湘浦:湘江之濱。
- 九疑:即九嶷山,位於今湖南省境內,傳說中舜帝的葬地。
- 重華:即舜帝,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一。
-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
- 都俞:指堯舜時的君臣問答,表示和諧的治世景象。
翻譯
我行走經過湘江之濱,擡頭遠望九嶷山。 如果看見了舜帝的陵墓,請代我向他三拜致敬。 三拜之後仍感不足,再次稽首表達深深的敬意。 堯舜時代的和諧景象已久遠,我感嘆自己將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古代聖君舜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和諧治世的嚮往。詩中,「行行過湘浦,舉首望九疑」描繪了詩人行走途中的場景,湘浦與九疑山的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古樸而莊嚴的氛圍。「若見重華墓,爲我三拜之」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舜帝的崇敬之情,三拜之禮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虔誠與敬意。最後兩句「都俞事久闊,嗟予將安歸」則流露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與對未來的迷茫,都俞之事的久遠與自身的歸宿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理想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答羅生郡從白鹿洞來問所疑 》 —— [ 明 ] 湛若水
- 《 嚴州詩三首小陽 》 —— [ 明 ] 湛若水
- 《 續得蔣道林書付鶉野來者頗異之慾條答病未能小詩書扇代啓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與蘇年兄乙峰言別時乙峰報政北上予亦將南歸 》 —— [ 明 ] 湛若水
- 《 問庵僉憲馬君宗孔求題圃中樓亭及八景,共十絕其三房雲捧拋 》 —— [ 明 ] 湛若水
- 《 翰院觀蓮歌和夏桂洲宗伯次韻席虛山翰長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東義莊感舊而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過十八灘戲作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