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支行
龍支城頭暮吹角,黃雲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長安來,持麾擁蓋邊塵開。
城門盡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雙淚流,問雲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豐州住,少小辭家隸軍戍。
吐蕃昨日犯蕭關,胡騎長驅涇隴間。
將軍戰敗鼓聲絕,棄戈遺鏃填丘山。
自從陷沒身爲虜,五十年來在邊土。
依棲部落作蕃人,生長兒孫盡胡語。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聽鳴笳憶故園。
頹垣敗屋誰家宅,斷磧荒蹊何處村。
奉使還時報天子,早遣官軍復清水。
假令年老身歸死,已免遊魂作胡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支城:古代地名,位於今甘肅省。
- 暮吹角:傍晚吹響號角。
- 黃雲:指沙塵暴。
- 蔽天:遮蔽天空。
- 沙草薄:沙地上的草稀疏。
- 虎髯使者:形容使者威武,髯指鬍鬚。
- 持麾擁蓋:手持旗幟,有遮陽傘。
- 邊塵開:邊疆的塵土被驅散。
- 胡兵:指外族士兵。
- 白首:白髮,指年老。
- 隸軍戍:隸屬於軍隊守衛邊疆。
-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
- 蕭關:古代關隘名。
- 涇隴:涇水和隴山,指甘肅一帶。
- 鼓聲絕:戰鼓聲停止,指戰鬥結束。
- 棄戈遺鏃:丟棄的兵器和箭頭。
- 填丘山:堆積如山。
- 陷沒:被俘虜。
- 依棲:依靠居住。
- 蕃人:外族人。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鳴笳:吹響笳(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
- 故園:故鄉。
- 頹垣敗屋:破敗的牆和房屋。
- 斷磧荒蹊:斷裂的沙石和荒涼的小路。
- 奉使:奉命出使。
- 清水:地名,指恢復失地。
- 遊魂:流浪的靈魂。
- 胡鬼:外族的鬼魂。
翻譯
龍支城頭傍晚吹響號角,黃色的沙塵暴遮蔽了天空,沙地上的草稀疏。一位威武的使者從長安來,手持旗幟,有遮陽傘,邊疆的塵土被驅散。城門都是外族士兵守衛,城外的老人多已白髮蒼蒼。他們迎接使者時雙淚流,詢問天子現在是否安好。他們自稱家在豐州,年輕時離開家隸屬於軍隊守衛邊疆。昨日吐蕃侵犯蕭關,胡騎長驅直入涇隴之間。將軍戰敗,戰鼓聲停止,丟棄的兵器和箭頭堆積如山。自從被俘虜,五十年來一直在邊疆。依靠居住在部落中成爲外族人,生下的兒孫都說胡語。白天看着烽火望向中原,夜晚聽到笳聲回憶故鄉。破敗的牆和房屋是誰的家,斷裂的沙石和荒涼的小路通向何處的村莊。奉命出使回來時報告天子,希望早日派遣官軍收復清水。即使年老身死,也希望不再成爲流浪的靈魂,變成外族的鬼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的荒涼景象和老人的哀愁。通過對比使者的威武與老人的悲慘,表達了對外族侵略的憤慨和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老人的遭遇反映了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苦難,同時也展現了他們對恢復故土的渴望和對天子的忠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邊疆生活和戰爭影響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