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 曾棨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ǐ],古代用木製的一種符信,通過關津時用作憑證。
  • :一種中國傳統吹奏樂器,由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
  • 蘭橈:[lán ráo],小舟的美稱,這裏指裝飾華美的船。

翻譯

穿着翠綠裙子的女子,坐在紅燭旁調弄笙管,一曲嬌媚的歌聲中蘊含着萬種情感。二十四橋下,春水碧綠,裝飾華美的小船隨處傍着花兒緩緩行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揚州春夜的浪漫景象。詩中,「翠裙紅燭」與「嬌歌萬種情」相映成趣,展現了女子的婉約與多情。後兩句則通過「二十四橋春水綠」和「蘭橈隨處傍花行」的描繪,進一步以春水和花船爲背景,勾勒出一幅既寧靜又充滿生機的揚州春夜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揚州春夜美景的無限讚美與留戀。

曾棨

曾棨

明江西永豐人,字子啓,號西墅。永樂二年進士。授修撰。與同年進士二十八人讀書文淵閣。善書法,工文章。與修《永樂大典》,進少詹事。館閣中自解縉、胡廣以後,諸大製作,多出其手。卒諡襄敏。有《西墅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