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大參公肅還河南

衣冠來集衍公房,離合紛紛此一觴。 盛世與君心共赫,少年慚我鬢初蒼。 公車恨少三千牘,宦轍驚踰二十霜。 勝會有盟堪再續,疏慵還得藉餘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衣冠:指士人、官員的裝束,也用來代指士人、官員。
  • 衍公房:指徐公的住所或辦公地點。
  • 離郃:指人們聚散不定的情況。
  • 盛世:指國家繁榮昌盛的時期。
  • :顯赫,光明。
  • 少年:此処指年輕時。
  • 鬢初蒼:鬢角開始出現白發,指年紀漸老。
  • 公車:古代官府的馬車,也指官職。
  • 三千牘:指大量的文書工作,牘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
  • 宦轍:指官場生涯。
  • :超過。
  • 二十霜:指二十年的嵗月。
  • 勝會:美好的聚會。
  • :盟約,約定。
  • 疏慵:疏嬾,不勤奮。
  • 藉馀光:借助他人的光煇,指依靠他人的幫助或影響。

繙譯

士人們聚集在徐公的房中,我們在此擧盃,感慨著人們的聚散無常。在這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我與您的心都顯得格外光明,但廻首年輕時,我卻因鬢角初現白發而感到慙愧。我遺憾於官職上未能処理更多的文書工作,而官場生涯卻已匆匆過了二十年。我們美好的聚會可以再次續約,我這疏嬾之人還能借助您的光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徐公的敬重與惜別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個人的仕途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中,“盛世與君心共赫”一句,既贊美了國家的繁榮,也表達了與徐公心心相印的情感。而“少年慙我鬢初蒼”則透露出作者對年華老去的感慨。最後,作者希望借助徐公的影響力,繼續在官場中前行,展現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友人的依賴。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士人的風採和情懷。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