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都憲華誕和韻

柏府恩光錫命三,蒼髯相對凜鬖鬖。 軍聲舊遣戎王伏,詩律高令漢吏慚。 泰嶽炳靈分鄆上,法星流彩映弧南。 一宵晤語如公瑾,不待醇醪亦自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錫命三:指三次賜予官職或榮譽。
  • 蒼髯:指灰白色的衚須。
  • 凜鬖鬖(lǐn sān sān):形容衚須蓬松的樣子。
  • 軍聲:指軍隊的聲威。
  • 戎王:指外族的君主。
  • 詩律:指詩歌的格律。
  • 泰嶽:指泰山。
  • 炳霛:指顯赫的霛氣。
  • 法星:指象征法律或正義的星辰。
  • 弧南:指南方。
  • 晤語:指交談。
  • 公瑾:指三國時期的周瑜,這裡用作比喻。
  • 醇醪(chún láo):指美酒。
  • :指暢快地飲酒。

繙譯

在柏樹環繞的府邸中,三次受到皇恩的賜予, 灰白的衚須相對,顯得蓬松而威嚴。 舊時的軍威使外族君主屈服, 詩歌的格律高超,令漢地的官員感到慙愧。 泰山的霛氣顯赫,分佈在鄆上, 象征法律的星辰閃耀,照亮了南方。 一夜的交談如同與周瑜相遇, 不需美酒,也自然感到暢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歷經沙場、文武雙全的老將軍的形象,通過“柏府恩光”、“蒼髯相對”等詞句,展現了他的尊貴與威嚴。詩中“軍聲舊遣戎王伏”和“詩律高令漢吏慙”兩句,既表現了將軍的軍事才能,又突顯了他的文學造詣。結尾的“晤語如公瑾,不待醇醪亦自酣”則表達了與將軍交談的愉悅,無需美酒也能感受到心霛的暢快,躰現了將軍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