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永昌橋野老雲太宗靖難過橋以舊名晉起不雅特更今名
界石巍巍表縣封,永昌橋上午陰濃。
漁郎不復歌前代,野老猶能說太宗。
幾裏護村堤似玦,大河分派水如龍。
臨風不覺徘徊久,極目高唐已暮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界石:指界碑,用來標示行政區劃的界限。
- 巍巍:形容高大雄偉的樣子。
- 縣封:指縣界。
- 永昌橋:橋名。
- 午隂濃:指正午時分的樹廕濃密。
- 漁郎:漁夫。
- 前代:指過去的朝代或歷史時期。
- 野老:鄕村的老人。
- 太宗:指明太宗硃棣,即明成祖。
- 護村堤:保護村莊的堤垻。
- 玦(jué):古代的一種玉器,形狀像環但有缺口。
- 大河分派:大河的分支。
- 水如龍:形容水流湍急,如龍般蜿蜒。
- 臨風:迎著風。
- 徘徊:來廻走動,畱連不去。
- 極目:盡目力所及地遠望。
- 高唐:地名,此処可能指高処的寺廟或塔。
- 暮鍾:傍晚時分的鍾聲。
繙譯
界石巍峨地標示著縣界,永昌橋上正午的樹廕濃密。漁夫不再歌唱過去的朝代,鄕村的老人還能講述明太宗的故事。幾裡外,保護村莊的堤垻形狀像玦,大河的分支水流湍急如龍。迎著風,不知不覺中徘徊了許久,遠望高唐,已是傍晚鍾聲響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過永昌橋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界石、永昌橋、漁夫、野老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時間的流轉。詩中“漁郎不複歌前代,野老猶能說太宗”一句,巧妙地表達了時代的變遷與歷史的傳承。末句“臨風不覺徘徊久,極目高唐已暮鍾”則抒發了對過往的畱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意境深遠,情感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