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御清戎

繡衣乘青驄,矯矯氣如龍。 霜蹄振山嶽,踏躞生秋風。 問君何所如,直指湖西東。 問君何所事,皇命肅清戎。 戎籍亦已繁,號聲上通天。 仍聞父老嘆,逃亡尚未還。 室有新寡婦,膝有新孤孱。 何當見使君,長跪告此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繡衣:華麗的衣服,這裏指官員的服飾。
  • 青驄:青白色的馬,常用來指代官員的坐騎。
  • 矯矯:形容英姿颯爽。
  • 霜蹄:指馬蹄,比喻行動迅速。
  • 踏躞:踏步聲。
  • 所如:去向。
  • 直指:直接指向,這裏指直接前往。
  • 戎籍:軍籍,指軍人的名冊。
  • 號聲:號令聲。
  • 通天:直達天際,形容聲音響亮。
  • 新寡婦:新近喪夫的婦女。
  • 新孤孱:新近失去父母的孤兒。
  • 使君:對官員的尊稱。

翻譯

身着華麗衣裳,騎着青白色駿馬,英姿颯爽,氣勢如龍。馬蹄聲震山嶽,踏步間生出秋風。詢問你將前往何方,直接指向湖的西東。詢問你將從事何事,是皇命讓你肅清軍戎。軍籍已經繁多,號令聲響徹雲霄。卻仍聽到父老嘆息,逃亡者尚未歸來。家中有新喪夫的寡婦,膝下有新失去父母的孤兒。何時能見到使君,長跪告此冤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騎馬出行的場景,通過對其服飾、坐騎和行動的描寫,展現了其威嚴和使命。詩中通過對話的形式,揭示了軍籍繁多、逃亡未歸的社會現狀,以及新寡婦和孤兒的悲慘境遇,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人民苦難的深切關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的人文關懷和正義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