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壁山主客考績便歸穗城長句

壁山昔共遊璧水,別館觀光君所起。 師儒歷歷坐四筵,繞筵立立青衿子。 高談道藝到虞唐,習射來觀如堵牆。 爾後門前徑草封,鐘鼓不見歌洋洋。 璧山名跡歷中外,當時素業今弛張。 君歸爲訪朱明洞,朱明近已開書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璧水:指清澈如璧的水,比喻學府。
  • 別館:指學府中的分館或別院。
  • 觀光:指參觀學習。
  • 師儒:指學者或教師。
  • 四筵:指四周的座位。
  • 青衿子:指學子,因古代學子常穿青色衣服而得名。
  • 虞唐:指古代的虞舜和唐堯,比喻古代的聖明君主。
  • 習射:指學習射箭。
  • 堵牆:形容人多,像牆一樣密集。
  • 徑草封:指小徑被草覆蓋,形容荒涼。
  • 鐘鼓:指鍾和鼓,古代用於報時或舉行儀式的樂器。
  • 歌洋洋:形容歌聲悠揚。
  • 素業:指清白的家業或學業。
  • 弛張:指放鬆和收緊,比喻事物的興衰變化。
  • 朱明洞:地名,指朱明山中的洞穴。
  • 書堂:指學堂或書院。

翻譯

昔日我們一同遊歷清澈如璧的學府,你在別館中勤奮學習。 學者們依次坐在四周,周圍站着許多穿着青衣的學子。 我們高談闊論古代聖君的道義,學習射箭時觀衆如牆。 自那以後,門前的小徑已被雜草覆蓋,鐘鼓聲不再,歌聲也消失了。 璧山的名聲遍佈中外,但當時的清白學業如今已有所衰落。 你回去時,請去探訪朱明洞,那裏已建起了新的書堂。

賞析

這首作品回憶了與友人李壁山在學府中的共同經歷,描述了當時學府的熱鬧景象和學術氛圍。詩中通過對學府變遷的描寫,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學術衰落的憂慮。最後,詩人希望友人歸去時能探訪朱明洞的新書堂,寄託了對學術復興的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