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虛丹房二十首

· 程通
海上風來夏不炎,況多時雨送涼添。 雲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閭山一兩尖。 垂柳道清鸞捧駕,落花泥軟燕穿簾。 夜深獨倚闌干望,玉掛東南半廓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虛丹房:紫虛,道教中指天空,丹房,鍊丹的地方,這裡可能指道士的居所或脩鍊之地。
  • 閭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座山峰。
  • 鸞捧駕:鸞,傳說中的神鳥,捧駕,指鸞鳥似乎在護衛或迎接駕臨。
  • 半廓蟾:廓,輪廓,蟾,指蟾蜍,這裡指月亮,因爲古代傳說月亮中有蟾蜍。

繙譯

海上的風吹來,夏天也不覺得炎熱,何況還有連緜的雨帶來涼意。雲散去,北方的沙漠三千裡外,露出了閭山的一兩座山峰尖頂。垂柳沿著道路清晰可見,鸞鳥似乎在護衛著駕臨,落花使泥土變得柔軟,燕子穿梭在簾間。夜深人靜時,獨自倚著欄杆遠望,東南方天空中掛著半圓的月亮,輪廓分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海邊的清涼景象,通過“海上風來”和“時雨送涼”表達了夏日的宜人氣候。詩中“雲收朔漠三千裡,露出閭山一兩尖”展現了壯濶的自然景觀,而“垂柳道清鸞捧駕,落花泥軟燕穿簾”則細膩地描繪了道旁的景致和動態。結尾的“夜深獨倚闌乾望,玉掛東南半廓蟾”則帶有一種靜謐和超然的美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內心的甯靜。

程通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彥亨。洪武二十三年舉人。授遼府紀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隨遼王南歸京師,上封事,陳備禦策,進左長史。永樂初,從遼王徙荊州。旋上封事被髮,下獄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