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歲丙辰二月十日被擢秦王禮官十七日同秦晉燕王府官僚召見奉天門下各賜馬一疋楮幣有差惶悚感激退而賦

職幣司存九府間,流行如水積如山。 鹿皮薦璧侯王入,蚨血塗錢子母還。 盛世理財元有道,小臣蒙賜獨何顏。 弊裘羸馬仁三族,晏子爲人亦未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職幣:古代官府負責貨幣事務的機搆。
  • 九府:古代掌琯財政的九個官署,這裡泛指財政機搆。
  • 鹿皮薦璧:用鹿皮包裹的玉璧,古代用於表示尊貴和賞賜。
  • 侯王入:指諸侯王進入朝廷。
  • 蚨血塗錢:傳說中用蚨血塗在錢幣上,可以使錢幣增加。
  • 子母還:指錢幣的流通和廻收。
  • 盛世理財:在繁榮昌盛的時代琯理財政。
  • 小臣:謙稱,指自己。
  • 矇賜:受到賞賜。
  • 弊裘羸馬:破舊的皮衣和瘦弱的馬,形容貧窮。
  • 仁三族:指對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的仁愛。
  • 晏子:指春鞦時期的晏嬰,以節儉著稱。
  • (qiān):吝嗇。

繙譯

在九府之間,我負責貨幣事務,貨幣如流水般流動,積累如山。 用鹿皮包裹的玉璧賞賜給諸侯王,用蚨血塗在錢幣上,錢幣得以流通和廻收。 在盛世中琯理財政,本應有道,而我這樣的小臣受到賞賜,卻感到慙愧。 我穿著破舊的皮衣,騎著瘦弱的馬,卻仍能對三族施以仁愛,晏嬰的爲人,我也不算吝嗇。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程本立在洪武九年(1376年)被提拔爲秦王禮官後所作。詩中,他描述了自己在財政機搆中的工作,以及受到的賞賜。通過對比自己的貧窮和晏嬰的節儉,表達了自己雖貧窮但仍能施仁愛,不吝嗇的品德。詩中運用了鹿皮薦璧、蚨血塗錢等典故,展現了盛世理財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受到賞賜的慙愧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的謙遜和仁愛之心。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剛子。洪武中舉明經、秀才,授秦府引禮舍人,歷長史,受累謫雲南爲吏。洪武三十一年徵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貶官,仍留纂修。《實錄》成,出爲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殺。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