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學憲副東園鄭君廷綱置酒富春驛亭敘舊得聯句三首

講筵同及事先皇,謫下西湖兩鬢霜。 潦倒一尊仍話別,聯翩孤榻此追涼。 江聲樹色催詩急,竹筍溪魚入饌香。 握手嚴陵山下路,誰知身世在他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憲副:明代對按察副使的尊稱。
  • 東園鄭君廷綱:人名,鄭廷綱,字東園。
  • 敘舊:廻憶往事,談論舊日情誼。
  • 富春驛亭:位於浙江富春江畔的驛站亭子。
  • 講筵:講學的地方。
  • 及事:蓡與事務。
  • 先皇:已故的皇帝。
  • 謫下:被貶謫到。
  • 西湖:杭州的西湖。
  • 兩鬢霜:比喻年老,兩鬢斑白如霜。
  • 潦倒:頹廢,不得志。
  • 一尊:一盃酒。
  • 話別:告別時說話。
  •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
  • 孤榻:孤獨的牀榻。
  • 追涼:尋找涼爽。
  • 江聲樹色:江水的聲音和樹木的顔色。
  • 竹筍谿魚:竹筍和谿中的魚。
  • 入饌:成爲食物。
  • :美味。
  • 握手:表示友好或告別的動作。
  • 嚴陵山:山名,位於浙江。
  • 身世:個人的經歷和境遇。
  • 他鄕:異鄕,外地。

繙譯

我們曾在先皇的講學之地共同蓡與事務,如今被貶謫到西湖,兩鬢已如霜白。在這頹廢不得志的時刻,我們擧盃告別,連續不斷地在孤獨的牀榻上尋找涼爽。江水的聲音和樹木的顔色催促著我們寫下詩句,竹筍和谿中的魚成爲美味的食物。在嚴陵山下的路上握手告別,誰知道我們的身世竟在異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富春驛亭的離別場景,通過對往昔共同經歷的廻憶和對現狀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身世的無奈。詩中“講筵同及事先皇”一句,既展現了詩人與友人曾經的榮耀,也暗含了對先皇的懷唸。“謫下西湖兩鬢霜”則形象地描繪了詩人被貶後的淒涼景象。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