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陀寺和壁間詩韻二首

· 童軒
使節驅馳萬里遊,何曾騎鶴上楊州。 蕭蕭疏雨空山夕,且辦僧房一榻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頭陀寺:佛教寺院名,頭陀是佛教用語,指苦行僧。
  • 使節:古代指使者,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騎鶴上楊州:出自古代傳說,意指仙人騎鶴飛昇,比喻高飛遠走。
  • 蕭蕭:形容風聲或雨聲。
  • 疏雨:稀疏的雨。
  • 空山:沒有人煙的山。
  • :傍晚。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間。
  • 一榻謀:指尋找一個安身之處。

翻譯

作爲使者奔波萬里遊歷,何曾想過騎鶴飛昇到揚州。 在這空山中,聽着稀疏的雨聲,已是傍晚時分,暫且在僧房中尋找一個安身之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作爲使者奔波勞碌的生活,以及他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使節驅馳萬里遊」一句,既表達了詩人旅途的艱辛,也暗示了他對現實的不滿。而「何曾騎鶴上楊州」則通過對比,突出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後兩句「蕭蕭疏雨空山夕,且辦僧房一榻謀」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象和僧房的寧靜,來表達詩人對安寧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紛擾世界的超然態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