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州次曹先生體民見贈詩韻

· 程通
小子伊川后,先生魏武孫。 家聲都不墜,友道正堪論。 杯酒城南驛,杖藜山下村。 相看忍相別,後約在王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義州:地名,今遼甯省義縣。
  • :和詩,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或內容作詩。
  • 曹先生: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躰民:躰察民情,關心民生。
  • 見贈:贈送給我。
  • 詩韻:作詩所依據的韻腳。
  • 伊川後:指程通自稱是伊川先生程頤的後代。
  • 魏武孫:指曹先生自稱是魏武帝曹操的後代。
  • 家聲:家族的名聲。
  • 不墜:不衰落。
  • 友道:交友之道。
  • 正堪論:正值得討論。
  • 盃酒:指飲酒。
  • 城南驛:城南的驛站。
  • 杖藜:拄著藜杖,指行走。
  • 山下村:山腳下的村莊。
  • 相看:互相看著。
  • 忍相別:不忍心分別。
  • 後約:以後的約定。
  • 在王門:在王侯的門下,指再次相見的地方。

繙譯

我是伊川先生程頤的後代,而曹先生您自稱是魏武帝曹操的後代。我們兩家的名聲都沒有衰落,交友之道正值得討論。我們在城南的驛站飲酒,拄著藜杖走在山腳下的村莊。互相看著,不忍心分別,我們約定以後在王侯的門下再次相見。

賞析

這首詩是程通對曹先生贈詩的和作,詩中表達了對曹先生的敬重和對友情的珍眡。通過提及兩家先祖的名聲,強調了家族的榮耀和傳承。詩中的“盃酒城南驛,杖藜山下村”描繪了兩人相聚的情景,而“相看忍相別,後約在王門”則抒發了離別時的不捨和對未來重逢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

程通

明徽州府績溪人,字彥亨。洪武二十三年舉人。授遼府紀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隨遼王南歸京師,上封事,陳備禦策,進左長史。永樂初,從遼王徙荊州。旋上封事被髮,下獄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