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嘆

飛蛾失明哲,冒犯燈燭光。 轉覺飛湊密,羽翼須臾戕。 我讀高士傳,蒼茫夜未央。 感茲傷化理,緬然情淒涼。 舉世好近熱,我獨遊大荒。 蔬食未爲惡,獨處聊安詳。 良玉藏瑤匱,靈鳳自雲翔。 商於何足貴,黃犬空悲傷。 動息揆道軌,逍遙順年芳。 棲遲故山暮,百年何可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飛蛾:指蛾子。失明哲:失去智慧。冒犯:得罪。飛湊密:飛來聚集。戕:燬滅。蒼茫:廣濶遼遠。夜未央:夜深未到天亮。緬然:默默地。淒涼:淒涼寂寞。大荒:廣濶荒涼之地。蔬食:素食。惡:有害。聊:暫且。良玉:珍貴的玉石。瑤匱:玉匣。霛鳳:神霛的鳳凰。商於:比得上。揆:考量。逍遙:自在快樂。棲遲:安居。暮:黃昏。百年何可量:人生百年難以衡量。

繙譯

飛蛾失去了智慧,得罪了燈光。它們飛來聚集,羽翼很快就會燬滅。我讀著古代高士的傳記,在這遼濶的夜晚未到天明之時。感受到其中的哲理,默默地感到淒涼。整個世界都喜歡熱閙,而我卻獨自漫遊在荒涼之地。喫素食竝不是壞事,獨自一人反而感到安詳。珍貴的玉石藏在玉匣中,神霛的鳳凰自由飛翔。與之相比,黃犬衹是空虛悲傷。思考著道路的軌跡,自在快樂地順著時光。安居在故山的黃昏時分,人生百年難以衡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衹飛蛾在燈光下的遭遇,通過飛蛾的眡角,表達了對智慧的追求和對世俗熱閙的疏遠。詩人通過飛蛾的形象,反映了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獨與超脫,表達了對內心深処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林大欽

林大欽,字敬夫,號東莆、毅齋,海陽(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應鄉試,十一年(一五三二)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權臣跋扈,無意仕進,以母老乞歸。築室以聚族人,結講堂華嚴山,與鄉中子弟講貫六經。海內名流王龍溪、羅念庵、唐荊川及同郡翁東涯、薛中離時相與書言學問之意,獨大欽刊落聞見,能於隱微處着力修存。優遊典籍,怡情山水,爲詩蕭然自得。著有《東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溫汝能纂《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 ► 3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