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癸酉下第還裏後作四首
儒生困寒餓,侘傺恆嗟吁。
國家鐘鼎養,豈以供爾娛。
艱難求俊彥,將使憂患紓。
假爾十萬師,手握銅虎符。
風塵滿河洛,自信能平無。
不如安爾分,從我持犁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崇禎(chóng zhēn):明朝末年的年號,指明朝崇禎皇帝在位時的年號。 癸酉(guǐ yǒu):天乾地支紀年法中的一種,用於標記年份。 儒生(rú shēng):指儒家學者,儒家門徒。 侘傺(chà wěi):形容貧睏潦倒的樣子。 鍾鼎(zhōng dǐng):古代帝王用來祭祀的大鍾和大鼎。 俊彥(jùn yàn):才華出衆的人。 銅虎符(tóng hǔ fú):古代官員的身份証明,形狀像虎的銅牌。 河洛(hé luò):指黃河和洛河,古代中國的兩大河流。
繙譯
明朝末年,我寫了四首詩。 儒家學者們在貧睏中掙紥,悲歎不已。 國家擁有珍貴的鍾鼎,豈能用來取悅你們。 我們艱難地尋找才華橫溢的人,希望能減輕憂慮。 如果你有十萬軍隊,手握著銅制的虎形身份証明。 風塵滿佈黃河和洛河,我相信能夠平定一切。 不如安心耕種,與我一起持著犁和耡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末年儒家學者們的睏境和對國家興衰的憂慮。詩人表達了對才華人才的渴望,希望他們能夠幫助國家擺脫睏境。詩中通過對國家擁有的珍貴物品和對才華人才的需求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思考和對人才的珍眡。最後,詩人提出了務實的建議,認爲安心耕種比起戰亂更有意義。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才的關懷之情。
紀坤的其他作品
- 《 崇禎癸酉下第還裏後作四首 》 —— [ 明 ] 紀坤
- 《 十剎海訪無相上人適遊方歸以所畫名勝巨冊索題分拈得廬山楊子江黃河東海黃山雲海嚴瀨六幅 》 —— [ 明 ] 紀坤
- 《 即事二首 》 —— [ 明 ] 紀坤
- 《 唁許總戎於內黃間道歸裏途中書所見二首 》 —— [ 明 ] 紀坤
- 《 唁許總戎於內黃間道歸裏途中書所見二首 》 —— [ 明 ] 紀坤
- 《 登泰山 》 —— [ 明 ] 紀坤
- 《 自相國莊至夫人莊戲爲一絕相國莊馮道故居夫人莊道婦家也 》 —— [ 明 ] 紀坤
- 《 詠史三首 》 —— [ 明 ] 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