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郁孤生桐

· 胡翰
鬱郁孤生桐,託根鄒嶧顛。 皎皎白素絲,出自岱畎間。 一朝奉庭貢,妙合良自然。 桐以爲君琴,絲以爲君弦。 中含希世音,置君離別筵。 征馬慘不嘶,僕伕跪當前。 君行千里道,豈惜一再彈。 南風日渺渺,清商動山川。 和者昔已寡,聽者今亦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鬱郁:茂盛的樣子;孤生:獨自生長;桐:指桐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木;鄒嶧:古地名,指高大的山嶺;皎皎:明亮潔白;白素:白色的細絲;岱畎:岱山的山谷;奉庭貢:獻給皇帝的貢品;妙合:完美結合;良自然:自然而然;琴:古代彈奏樂器;弦:樂器的弦;希世音:超凡脫俗的音樂;離別筵:離別宴席;征馬:出征的戰馬;慘不嘶:形容馬嘶聲淒涼;僕伕:僕人;南風日渺渺:南風輕柔,日子漸漸;清商:古代音樂的一種曲調。

翻譯

鬱郁茂盛的桐樹獨自生長在高大的鄒嶧山巔。明亮潔白的細絲,從岱山的山谷中生長出來。有一天被獻給皇帝作爲貢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彷彿桐樹成爲了君王的琴,白絲成爲了君王的琴絃。其中蘊含着超凡脫俗的音樂,擺設在君王的離別宴席上。出征的戰馬悲傷地不再嘶鳴,僕人跪伏在前。君王行走千里之路,也不捨得再次彈奏。南風輕柔,日子漸漸流逝,清商曲調動人心絃。曾經懂得欣賞的人已經稀少,而今天願意傾聽的人也變得困難。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幅美麗而淒涼的畫面,通過桐樹和白絲的比喻,表達了音樂與離別的主題。桐樹和白絲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彷彿它們有着自己的心靈。詩中的音樂和離別元素交織在一起,展現了詩人對於音樂之美和離別之傷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讓人不禁沉浸在其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深意。

胡翰

元末明初金華人,字仲申。從吳師道、吳萊學。有文名。元末避地南華山,著書自適。朱元璋克金華,召見。後以薦授衢州教授。洪武初預修《元史》,書成,受賚歸。有《春秋集義》、《胡仲子集》、《長山先生集》。 ► 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