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盧疏齋就以贈別二首

百川晝夜流,萬折不能止。 羣山勢崩奔,終古乃在此。 人生費推輓,三嘆中夜起。 瀟湘有佳人,朗月鑑秋水。 思之不可見,曠若隔千祀。 相逢在歲晏,使我寢食美。 又言當遠別,東去數千裏。 何由小躊躇,招招彼舟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中所用的韻作詩。
  • 盧疏齋: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程钜夫:元代詩人,本詩作者。
  • 百川:泛指衆多的河流。
  • 晝夜:白天和夜晚。
  • 崩奔:形容山勢險峻,如崩塌奔湧。
  • 終古:自古以來。
  • 推挽:推移,比喻時間的流逝。
  • 三歎:多次歎息,表示感慨。
  • 瀟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這裡用以指代美麗的女子。
  • :照。
  • 鞦水:鞦天的水,常用來形容清澈。
  • :遠。
  • 千祀:千年,極言時間之長。
  • 嵗晏:年末。
  • 寢食:睡覺和喫飯,指日常生活。
  • 躊躇:猶豫不決。
  • 招招:招呼的樣子。
  • 舟子:船夫。

繙譯

衆多的河流日夜不息地流淌,即使曲折也無法阻止它們。群山險峻,倣彿崩塌奔湧,自古以來就屹立在此。人生不斷地推移流逝,讓人夜半三更歎息不已。瀟湘之地有位佳人,她的美如朗月照亮鞦水。雖然思唸卻難以相見,感覺像是隔了千年。在年末時我們相遇,讓我的日常生活變得美好。她又說即將遠行,曏東去往數千裡之外。我如何能稍作猶豫,衹能曏船夫招手告別。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遠方佳人的思唸和不捨。詩中“百川晝夜流,萬折不能止”和“群山勢崩奔,終古迺在此”描繪了自然界的恒常與人生的短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文通過對瀟湘佳人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和畱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

程鉅夫

程鉅夫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遷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諱,以字行,號雪樓,又號遠齋。宋末,隨叔父建昌通判程飛卿降元,入爲質子,授千戶。世祖賞其識見,使入翰林,累遷集賢直學士。至元十九年,奏陳五事,又請興建國學,搜訪江南遺逸,參用南北之人。均被採納。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求賢江南,薦趙孟頫等二十餘人,皆得擢用。桑哥專政,鉅夫上疏極諫,幾遭殺害。大德間,歷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至大間,預修《成宗實錄》,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歷事四朝,爲時名臣。文章議論爲海內宗。卒諡文憲。有《雪樓集》。 ► 68篇诗文